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滅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炒菜時油鍋不慎著火,可用水撲滅

B.森林發(fā)生火災,可砍掉部分樹木,形成隔離帶

C.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用水澆滅

D.不慎碰到酒精燈,酒精在桌面上燃燒,立即用濕抹布撲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無色的

B.溶液都是由一種溶質和一種溶劑混合而成的

C.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

D.向100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加入10硝酸鉀固體,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江西省宜春市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現象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不正確的是

A.石油氣經加壓后貯存在鋼罐中,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B.水冷卻成冰后體積變大,說明分子的大小發(fā)生了改變

C.濕衣服在太陽下晾曬干得快,說明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

D.水在通電情況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間有間隔,在加壓時,分子的間隔變小.所以,石油氣經加壓后貯存在鋼罐中.故A說法正確;

B、水結成冰,體積發(fā)生變化,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的大小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故B說法錯誤;

C、分子是不斷運動的,濕衣服在太陽下晾曬,溫度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所以,濕衣服干得快.故C說法正確;

D、水在通電情況下分解成氫氣和氧氣,說明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故D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微觀粒子的特征,及運用微觀粒子的特征解釋生活現象.

【題型】選擇題
【適用】一般
【標題】2016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帶解析)
【關鍵字標簽】
【結束】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水沿燒杯內壁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B.將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稀釋為49%,需加水50g

C.玻璃棒在過濾操作和蒸發(fā)操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

D.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檢驗氣體的純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九年級下學期開學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若用□△○表示構成不同物質的粒子,它們相互組合形成下列五類物質:

(1)A、B、C、D、E中表示單質的是 (填寫序號,下同),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2)能表示甲烷分子的是 ,能表示氫氣分子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濟寧市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對化學式NO2的各種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表示二氧化氮是由一個氮元素與兩個氧元素組成的

B.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

C.表示二氧化氮這種物質

D.表示一個二氧化氮分子由一個氮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陜西省榆林市九年級上學期教學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鑒別O2、CO、CO2三種氣體,可行簡便的方法是

A.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將氣體分別通入石蕊試液

C.試驗三種氣體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瓶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浙江省九年級上學期12月質檢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中常用作食品干燥劑的是

A.生石灰 B.濃硫酸 C.氯化鈉 D.燒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如圖表示五種不同類別物質間的關系,A是鐵銹的主要成分,C俗稱苛性鈉,請結合圖示回答問題.(圖中“﹣”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能轉化成另一種物質)

(1)A物質的化學式是

,它溶于水時會出現 (填“放熱”或“吸熱”)現象.

(3)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4)在①、②、③、④四個反應中,不能體現酸的化學通性的是 (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廣東省深圳市部九年級下學期開學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概念相互間存在如下三種關系。下列對概念間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純凈物與混合物屬于包含關系

B、化合物與氧化物屬于交叉關系

C、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屬于并列關系

D、單質與化合物屬于并列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