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山區(qū)所飲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懸浮物和細菌等雜質.可用次氯酸(HClO)殺死細菌,將漂白粉(主要成分是Ca(ClO)2)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鈣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戶居民在飲用水之前對河水的處理步驟:河水→A(明礬)→B(沉淀)→C(過濾)→D(漂白粉)→純凈水
(1)可以除去較大顆粒、懸浮物雜質的步驟是
 
.(填編號)
(2)能夠消毒殺菌的步驟為
 
.(填編號)
(3)該戶居民得到的純凈水是
 
.(填純凈物,混合物)
(4)如何檢驗一瓶水是硬水還是軟水,請進行實驗設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考點:自來水的生產過程與凈化方法,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硬水與軟水,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1)在自來水凈化步驟中,加入明礬后沉淀和過濾可以除去較大顆粒懸浮雜質;
(2)加入漂白粉能夠殺菌消毒;
(3)根據居民得到水的組成分析判斷;
(4)根據硬水、軟水遇肥皂水反應的現象不同鑒別.
解答:解:(1)加入明礬后、沉淀、過濾可以除去較大顆粒、懸浮物雜質.
(2)加入漂白粉是為了消毒、殺菌.
(3)該戶居民得到的純凈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4)由于硬水遇肥皂水產生的泡沫少,軟水遇肥皂水產生的泡沫多,可用肥皂水鑒別硬水和軟水.設計實驗如下: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
取少量該液體于試管內并滴入幾滴肥皂水震蕩 出現泡沫 泡沫多的為軟水,泡沫少的為硬水
故答為:(l)ABC;(2)D;(3)混合物;(4)見上表.
點評:本題考查自來水凈化過程中個步驟的目的,同時考查過濾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資料在線】①NaN3受撞擊會生成Na、N2
②NaN3遇鹽酸、H2SO4溶液無氣體生成.
③堿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④NaN3與可溶性的鈣鹽、鋇鹽不反應.

【問題探究】
(1)NaN3的制備方法是:將金屬鈉與液態(tài)氨反應制得NaNH2,再將NaNH2與N2O反應可生成NaN3、NaOH和氣體X,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NH2+N2O=NaN3+NaOH+X;則X的化學式為
 
,實驗室檢驗X氣體的方法是
 

(2)工業(yè)級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Na2CO3純度測定】
(3)為測定某工業(yè)級NaN3樣品中含有Na2CO3的質量分數,化學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實驗.
①小明同學認為通過測定如圖1中反應前后B的質量差,再通過相應計算,就可測定Na2CO3的純度,小組內同學通過討論認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
 

②小剛同學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設計了裝置如圖2.請分析:圖2中A的作用是
 
;若無裝置C,對測定結果造成的影響是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裝置E的作用是
 

③小靜同學認為取少量NaN3樣品溶于水,滴加過量的Ba(NO32溶液也可以測定Na2CO3的質量分數,則如何判斷滴加的試劑已過量
 

【NaN3純度測定】
精確稱量0.140g NaN3樣品,設計如圖3裝置測定其純度.已知2NaN3→3N2(NaN3中的N全部轉化為N2,其他產物略),反應中放出大量的熱.

(4)使小試管中的NaN3樣品與M溶液接觸的操作是:
 

(5)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反應前應將液面調節(jié)到量氣管的“0”刻度,并使兩邊液面相平,反應后讀數時,還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6)常溫下測得量氣管讀數為67.2mL(N2的密度為1.25g/L),則實驗中選用的量氣管規(guī)格合適的是
 
(填字母序號).
A.100mL           B.1L           C.2L
(7)計算NaN3樣品的純度
 
.(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兩種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
(1)其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填元素符號),其原子在化學
反應中容易
 
(填“得”或“失”)電子形成離子,離子符號
 

(2)兩種元素的原子在結構方面相同的是
 
( 填序號)
A.核電荷數    B.電子數     C.電子層數     D.最外層電子數
(3)上述兩種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學們?yōu)榱搜芯垦趸F能否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起催化作用,進行了以下實驗:
【實驗一】氧化鐵能否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加快反應速率.
實驗編號KClO3/g氧化物產生氣體的體積(mL)耗時(s)
10.6--671 800
20.60.2g 二氧化錳6736.5
30.6
 
g氧化鐵
6789.5
(1)實驗3中氧化鐵的質量為
 
g,以上實驗采用了
 
的實驗方法.
(2)實驗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實驗一得到的結論是
 

【實驗二】為證明氧化鐵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同學們又完成了以下的實驗:
【資料】氯酸鉀和氯化鉀均能溶于水.
Ⅰ.在實驗3反應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過濾得到紅色固體,洗滌干燥并用天平稱量,質量為0.2g.
Ⅱ.將一定量的CO通入濾出的固體,按下面進行實驗:
實驗裝置實驗現象實驗分析
玻璃管中紅色固體全部變黑生成了鐵
錐形瓶中石灰水變渾濁產生了二氧化碳
(4)寫出玻璃管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結論】氧化鐵能在氯酸鉀制取氧氣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實驗反思】
(5)小華同學發(fā)現實驗二(Ⅱ)中的實驗裝置從環(huán)保角度看有一個缺陷,改進的方法是
 

同時小華查閱資料發(fā)現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后剩余固體可能由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鐵粉和未反應的氧化鐵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
為了研究剩余固體的成分,小紅同學查閱了以下資料:
鐵粉氧化亞鐵氧化鐵四氧化三鐵
顏色黑色黑色紅色黑色
磁性
與CO不反應反應反應反應
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水生成氯化鐵和水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鐵和水
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不反應不反應不反應
(6)小紅同學認為剩余固體中一定沒有氧化鐵,原因是
 

(7)測定剩余固體的組成.
步驟實驗操作實驗現象結論和解釋
1用磁鐵吸引剩余固體
 
剩余固體中沒有氧化亞鐵.
2
 
 
剩余固體中只有鐵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通過學習已經知道:
(1)供給人類呼吸的氣體是
 
(寫化學式);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寫元素符號);
(3)大理石(CaCO3)中金屬元素的名稱是
 
;
(4)天然氣里的甲烷(CH4)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等.
(1)用文字描述下列化學符號的意義:
①2H2O
 
     ②5Na+
 
   
③3C
 
       ④
-2
O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鋅和硫酸銅溶液
 
     ②鐵絲在純氧中燃燒
 

③通電分解水
 
      ④氯化鋇溶液與硫酸鈉溶液
 

(3)如圖是硝酸鉀和氯化鉀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
c點的意義是
 
;表示硝酸鉀溶解度曲線的是
 
(填“a”或“b”,下同);t3℃時溶解度較大的是
 
,t1℃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較大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有A、B、C、D、E五種沒有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稀鹽酸、碳酸鈉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無色酚酞溶液中的一種,為了鑒別它們進行如下實驗,實驗步驟及現象如下:
①先將A加入其他四種溶液中,結果只有C是無色的,其它均為紅色;
②將B與剩下的兩種溶液混合,B和D混合后呈現渾濁,B和E混合無現象.
根據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E物質是
 
;
(2)利用現有試劑如何鑒別B和D
 
;寫出一個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質組成及變化的本質,填寫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乙丙三種物質間通過一步反應能實現右圖轉化,下列選項中符合轉化關系的是( �。�
選項
ANaOHNaClNaNO3
BCuOCuCl2Cu(OH)2
CNa2CO3CO2CaCO3
DH2O2H2O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