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a2℃時,將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可得80g溶液
C.a1℃時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
D.將a1℃時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升溫至a2℃,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都增大
【答案】C
【解析】
A、溶解度比較,應指明溫度,否則無法比較,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a2℃時,甲的溶解度是50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甲物質(zhì),故將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可得75g溶液,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a1℃時,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該溫度下,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相同,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將a1℃時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飽和溶液升溫至a2℃,甲、乙的溶解度增加,甲、乙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苜|(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都不變,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分別表示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zhì),它們的部分反應和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一”表示兩種物質(zhì)能發(fā)生反應,“→”表示一種物質(zhì)能轉(zhuǎn)化成另一種物質(zhì),且省略部分反應物或生成物及條件),已知其中只有兩種物質(zhì)是氧化物,E是含有三種元素的物質(zhì)。
(1)若D為水時,且A、B兩物質(zhì)能發(fā)生化合反應,請回答:
①寫出A、E物質(zhì)的化學式:A_______、E_________;
②A與B發(fā)生反應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D為二氧化碳時,請回答:
①寫出A、C物質(zhì)的化學式A_______、C__________;
②按照圖示所標明的物質(zhì)關系,寫出能生成空氣污染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6承德圍場教研室三模)對于化學知識要學以致用。小剛同學學習完化肥的知識后,聯(lián)想到化學課上老師講過的“誰偷了我的化肥”的故事:“經(jīng)過一個夏天,倉庫中的碳酸氫銨化肥減少了許多,袋子卻沒有破損的跡象,地面上也沒有化肥的灑落,只是倉庫中刺激性的氣味更濃了”。他馬上和同學們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溫度較高時,碳酸氫銨分解的產(chǎn)物是什么?
(猜想假設)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產(chǎn)物可能為水、二氧化碳、氨氣。
(相關資料)氨氣是一種極易溶于水(常溫常壓下氨氣與水的體積比為1∶700)的物質(zhì)。
(實驗設計)小剛和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省略)。
(1)根據(jù)現(xiàn)象__________,證明反應生成了水和氨氣。
(2)小剛同學認為,試管B中的試劑無法確定碳酸氫銨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小剛的根據(jù)是____________。為了能證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小剛同學取燒杯A中的上層清液,注入收集到氣體的試管中,通過觀察_________,可以判斷有無二氧化碳氣體生成。
(實驗結(jié)論)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氨氣。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實驗評價)在上述同學們的探究活動中,小剛同學最欣賞“碳酸氫銨受熱方式”,這種受熱方法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
(實驗反思)根據(jù)以上實驗,你認為在存放碳酸氫銨化肥時應注意的問題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
(1)甲實驗中的裝置可以制取的氣體有_____(寫一種);該裝置與不插注射器的裝置比較,其優(yōu)點是______。
(2)乙為過濾操作,圖中操作錯誤之處是___;該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3)丙為蒸發(fā)操作,實驗中當_______時,停止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十堰)如圖所示為實驗室常見的氣體發(fā)生和收集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
(2)寫出用AC裝置組合制取氧氣的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如果用F裝置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硫化氫是一種密度大于空氣,能溶于水的有毒氣體,其水溶液顯酸性,稱為氫硫酸。實驗室常用硫化亞鐵(FeS)固體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硫化氫,則制取該氣體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是____。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多余的硫化氫氣體會污染空氣,可用_____溶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氯酸鉀、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稀硫酸、稀鹽酸、石灰石,及下列儀器:
(1)儀器⑥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藥品,從①一⑦中選擇儀器,可以制取一瓶較干燥氧氣或二氧化碳,你選擇的儀器是__________(填序號),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選寫一個)。
(3)小明用A、B兩種儀器組裝了一套發(fā)生裝置,這套裝置與你的裝置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是_____(任寫一條)。
(4)小明利用混有CO2的CO氣體還原Fe2O3,并驗證反應后的氣體產(chǎn)物,現(xiàn)有下列實驗裝置(可重復選用),按氣體流向從左到右,裝置的連接順序依次是:乙______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觀察現(xiàn)象、記錄信息、提煉證據(jù)、進行推理、形成結(jié)論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
(1)學習化學概念“飽和溶液”——實驗“KNO3溶于水”
[實驗用品]KNO3(研磨處理)、水、玻璃棒、三腳架、石棉網(wǎng)、酒精燈、燒杯等。
[實驗探究]在室溫20℃下,向小燒杯中加入20mL水,按下表中設計的操作步驟進行實驗。
實驗序號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推理 | 實驗結(jié)論 |
I | 加入2gKNO3,攪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飽和溶液 | 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水中不能無限制地溶解溶質(zhì) |
Ⅱ | 再加入5gKNO3,攪拌 | 部分溶解 | _____ | |
Ⅲ | 加熱,攪拌 | ____ | 不一定形成飽和溶液 | 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
Ⅳ | 再加入5gKNO3,攪拌 | 全部溶解 | 不一定形成飽和溶液 | |
Ⅴ | 放在冷水的大燒杯中冷卻 | 析出晶體 | 一定形成飽和溶液 | KNO3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結(jié)晶 增加溶劑的質(zhì)量,可將飽和溶液轉(zhuǎn)化為不飽和溶液 |
Ⅵ | _______,攪拌 | 全部溶解 | 一定形成不飽和溶液 |
[實驗反思]
①KNO3預先研磨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填實驗序號,下同)中KNO3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
③比較實驗步驟 ___________中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經(jīng)分析推理,可得出將KNO3飽和溶液轉(zhuǎn)化為不飽和溶液的另一種方法,即升高飽和溶液的溫度。
(2)應用化學知識“身邊的化學”——體驗“家庭燃料的變遷”
[文獻資料]①天然氣和煤都是___________(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學式)。
②我國近50年來家庭燃料變遷:煤或木柴→液化石油氣或管道煤氣→天然氣
③CO2能產(chǎn)生___________效應,SO2易導致酸雨。
④充分燃燒天然氣和煤各1kg產(chǎn)生CO2和SO2的質(zhì)量如下圖所示。
[證據(jù)推理]各級政府推廣“利用天然氣代替煤作家庭燃料”,分析文獻資料可知實施該項舉措的科學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
[聯(lián)系實際]為防止燃氣泄漏造成危險,使用天然氣的家庭“將報警器安裝位置確定在燃氣灶附近墻壁的上方”,這是基于天然氣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質(zhì)。
[反思拓展]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科學家正在利用和開發(fā)H2等新能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請再列舉一例可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實驗室模擬工業(yè)煉鐵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B處玻璃管內(nèi)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還原劑是CO
B.在點燃酒精噴燈前,應先通入CO氣體排盡裝置中的空氣
C.該實驗可以觀察到B處固體從黑色逐漸變成紅色
D.該模擬實驗缺少尾氣處理裝置,會污染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