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某課外活動小組設(shè)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
(2)待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
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由此可得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
由本實驗還可推知氮氣的哪一些性質(zhì)?試寫出其中的一條 .
(3)若將紅磷換成碳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否(填“能”或“否”).理由 .
(4)紅磷熄滅后,打開止水夾后,發(fā)現(xiàn)最終進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小于1/5,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至少寫三點): ; ; .
【考點】空氣組成的測定.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1)根據(jù)紅磷的作用進行分析;
(2)根據(jù)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分析;
(3)在選擇可燃物時,必須考慮到:燃燒的條件;生成物的狀態(tài);不與空氣中其他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
(4)若實驗中測得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低于五分之一,則造成此誤差的原因可能有紅磷量太少,沒有把裝置內(nèi)的氧氣完全消耗;塞子未緊,裝置漏氣;未冷卻到室溫便測量.
【解答】解:(1)紅磷是消耗氧氣的,為了充分的消耗完氧氣,紅磷必須過量,故答案為:將瓶中的氧氣消耗完;
(2)空氣中的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水倒流入集氣瓶中的體積只有五分之一,若氮氣易溶于水,則倒流入瓶內(nèi)的水幾乎會充滿整個集氣瓶,因此氮氣是難溶于水的;紅磷燃燒一會熄滅了,說明氮氣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其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
故答案:五分之一;氮氣難溶于水(或氮氣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3)若將紅磷換成碳粉,該實驗不能獲得成功,理由是碳粉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在常溫下是氣體,故填:否;碳粉燃燒產(chǎn)物是二氧化碳氣體;
(4)可能的原因有:①裝置的氣密性不好;②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中的氧氣沒有完全反應;③未待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造成水進入集氣瓶不到集氣瓶體積的五分之一,故填:紅磷的用量不足;裝置的密封性不好;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探究,并且注重了實驗方案的評價,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是近幾年中考的一個重點.評價包括對實驗方案的評價、實驗過程的評價、實驗結(jié)論的評價等,要認真把握.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某課外活動小組設(shè)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其目的是 ,待紅磷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到 ,由此可知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下列氮氣的性質(zhì)中,與本實驗無關(guān)的是: .
A.無色無味 B.難溶于水 C.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D.不與紅磷反應
(2)如果實驗中,打開彈簧夾后,幾乎沒有水進入集氣瓶中,其原因可能是 .
(3)若將紅磷換成蠟燭,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guān)于氧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氧氣可以支持燃燒,所以可以用作燃料
B.工業(yè)上利用分離液態(tài)空氣法制氧氣屬于化學變化
C.物質(zhì)與氧氣發(fā)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D.魚、蝦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氣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把某金屬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觀察到該金屬能與水劇烈反應,并放出熱量,金屬本身熔化成銀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可推斷該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有:
① ;② ;③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硫燃燒后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B.木炭燃燒后生成黑色固體
C.細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劇烈燃燒
D.紅磷燃燒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