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明設計如右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對此裝置評價正確的是( 。
分析:小明設計的實驗將裝置外連的導管和水部分換成了帶刻度的注射器,所以在思考時要注意到這個差異,所有的分析也要緊緊結合該改進點來進行.
解答:解:A、空氣成分測定中關注的是體積變化而不是質量,注射器是體現(xiàn)體積的,也可以結合實驗中沒有出現(xiàn)天平來認定不是測定質量的.錯誤.
B、不使用導管,這樣就可以避免導管內(nèi)的空氣體對結果的影響.此項正確.
C、使用注射器能減少引起誤差的因素,使結果更準確,當然讀數(shù)也方便,此項正確.
D、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裝置測量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一定是21%,不正確.
故選BC
點評:對實驗的改進從不同行角度分析評價時,要從題目本身的而分析角度來進行,而不是先分析后解答具體的問題,即分析要有針對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8?衡陽)實驗室檢驗CO2通常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CO2通常用NaOH溶液,但CO2與NaOH溶液反應時無明顯現(xiàn)象.振衡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就如何證明CO2與NaOH溶液確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進行探究.
(1)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甲、乙兩個實驗,并認為從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可證明CO2與NaOH發(fā)生了反應,其實驗現(xiàn)象為:甲:
軟塑料瓶變癟
軟塑料瓶變癟
,乙:“瓶吞雞蛋”.這兩個實驗的共同原理是
在密閉容器內(nèi)NaOH溶液與CO2反應使瓶內(nèi)壓強減小
在密閉容器內(nèi)NaOH溶液與CO2反應使瓶內(nèi)壓強減小

(2)小衛(wèi)同學認為還必須做一個對比試驗,才能真正說明問題,該對比實驗是:
CO2在與甲或乙相同條件溶于水
CO2在與甲或乙相同條件溶于水

(3)小麗同學利用與上述實驗不同的原理,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方案,請你幫助完成:

(4)由上述探究性學習,得到的啟示是
ABCD
ABCD
(填字母代號).
A.可以通過改變實驗裝置,創(chuàng)設新情境觀察到明顯的反應現(xiàn)象
B.可以通過檢驗生成物的存在,證明沒有現(xiàn)象的化學反應確實發(fā)生
C.對比實驗是學習化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方法
D.由于NaOH能與CO2反應,所以NaOH應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碳及碳的氧化物進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學習.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質的拓展探究
(1)傾倒二氧化碳實驗
甲、乙兩同學將兩瓶完全相同的足夠的二氧化碳氣體,分別以甲圖、乙圖的方式將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燒杯中,請分析回答:
①甲同學用甲圖的方式傾倒,觀察到兩根蠟燭是由下而上熄滅,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
密度比空氣大
密度比空氣大
的性質.
②乙同學用乙圖的方式傾倒,觀察到的結果是兩根蠟燭都沒有熄滅,請你聯(lián)系學科知識分析,蠟燭沒有熄滅的原因
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得比空氣小,隨著熱氣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沒有進入燒杯
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得比空氣小,隨著熱氣流上升,因此二氧化碳沒有進入燒杯

(2)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溶解性對比實驗
丙同學用相同的試管分別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圖所示的對比實驗,現(xiàn)象如圖.分析該現(xiàn)象得到的結論是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二氧化碳
.該實驗設計的思路:一是利用對比實驗,二是利用
氣體溶于水使試管內(nèi)壓強減小
氣體溶于水使試管內(nèi)壓強減小
的原理產(chǎn)生實驗現(xiàn)象.
【探究二】在學習了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后,小明對課本上實驗進行如下改進:
將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鋪在反應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圖連接儀器(加熱裝置和固定裝置省略,下同).

實驗開始時緩慢通入氮氣,過一段時間后,加熱反應管a,觀察到管內(nèi)有紅色固體產(chǎn)生,b瓶的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渾濁.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仍繼續(xù)通氮氣,直至反應管冷卻.根據(jù)以上敘述回答問題:
(1)通N2的目的是
將反應管內(nèi)的空氣(或O2)排盡
將反應管內(nèi)的空氣(或O2)排盡

(2)寫出b瓶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3)停止加熱前是否需要先斷開a和b的連接處?
不需要
不需要
.為什么?
因為繼續(xù)通入氮氣,b瓶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入a管
因為繼續(xù)通入氮氣,b瓶中的液體不會倒吸入a管

(4)小梅認為: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中既有CO2,又有CO.為驗證此猜想,小梅對上述裝置做了如下改進并實驗:

小梅觀察到
甲中有紅色固體生成
甲中有紅色固體生成
現(xiàn)象,證明了氣體中的確含有CO.
小明認為小梅的實驗不能證明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產(chǎn)生了CO2,其理由是
因為甲中CO與CuO反應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不能證明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CO2
因為甲中CO與CuO反應生成了CO2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不能證明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CO2
.(5)本實驗的尾氣是否需處理?如需處理,請回答如何處理;如不需處理,請說明理由:
需要,因為反應過程中有CO產(chǎn)生,可在尾氣管口放上一個點燃的酒精燈
需要,因為反應過程中有CO產(chǎn)生,可在尾氣管口放上一個點燃的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小明設計如右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對此裝置評價正確的是


  1. A.
    此裝置可以直接測出瓶中原有的氧氣的質量
  2. B.
    此裝置不使用導管,可避免了反應后導管中的空氣進入瓶中引起誤差
  3. C.
    該裝置能使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更精確
  4. D.
    該裝置測量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一定是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2010年單元測試卷(08)(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明設計如右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對此裝置評價正確的是( )
A.此裝置可以直接測出瓶中原有的氧氣的質量
B.此裝置不使用導管,可避免了反應后導管中的空氣進入瓶中引起誤差
C.該裝置能使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更精確
D.該裝置測量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一定是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