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7.三氟化氮(NF3)是微電子工業(yè)技術的關鍵原料之一,可由物質(zhì)X和氟氣(F2)反應得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X+3F2═NF3+3NH4F.關于物質(zhì)X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式為NH3B.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5%
C.分子中氮、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3D.由氮.氫兩種元素組成

分析 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X+3F2═NF3+3NH4F”和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個數(shù)不變,可推測X的化學式;計算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等.

解答 解:
根據(j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X+3F2═NF3+3NH4F”和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個數(shù)不變,可知:反應前F原子有6個;反應后N原子3個,F(xiàn)原子有6個,H原子有12個,故可推測物質(zhì)X的化學式為NH3;則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414+1×3×100%≈82.4%;NH3分子中氮、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3;NH3由氮.氫兩種元素組成.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的是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推測“4X+3F2═NF3+3NH4F”中物質(zhì)X,靈活運用質(zhì)量守恒定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清涼油具有散熱、醒腦、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為薄荷腦(化學式為C10H20O),下列有關薄荷腦的說法正確的是C
A.薄荷腦是3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          B.薄荷腦中碳、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
C.薄荷腦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最大        D.1個薄荷腦分子中含有31個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鉻(Cr)為不銹鋼主要的添加元素,含量一般在12%以上.鉻的表面生成一薄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是不銹鋼具有耐蝕性主要原因.請回答下列問題:
(1)鐵生銹的主要條件是鐵與氧氣和水直接接觸.
(2)不銹鋼是一種合金(填“合成材料”或“合金”)
(3)相同溫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Cr、Mg、Cu三種金屬薄片,分別投入等體積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足量稀鹽酸中(反應中Cr顯+2價),現(xiàn)象如下:
金屬CrMgCu
與鹽酸反應現(xiàn)象放出氣泡速率緩慢放出氣泡速率較快無明顯現(xiàn)象
①上述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Mg、Cr、Cu.
②從上述探究實驗可知,Cr能(填“能”或“不能”)跟CuSO4溶液反應.若反應,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r+CuSO4=Cr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實驗室里有一瓶保管不當、標簽殘缺的試劑瓶,標簽中只剩下“Na”和“10%”字樣(如圖1所示),某興趣小組對其組成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試劑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討論】根據(jù)受損標簽的情況判斷,該瓶試劑不可能是A.
A.酸        B.堿       C.鹽
【查閱資料】
Ⅰ.CaCl2溶液和BaCl2溶液都呈中性.
Ⅱ.初中化學中常見含鈉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其中一種物質(zhì)的類別有別于其它三種物質(zhì),該物質(zhì)是氫氧化鈉或NaOH.
Ⅲ.室溫(20℃)時,四種物質(zhì)的溶解度數(shù)據(jù)如下:
物質(zhì)NaHCO3NaClNaOHNa2CO3
溶解度g/100g水9.636109215
【資料分析】依據(jù)上述資料分析該瓶試劑也不可能是碳酸氫鈉或NaHCO3
【實驗探究】
實驗1:實驗測得該溶液的pH>7,則這瓶試劑也不可能是氯化鈉或NaCl.
實驗2:為了檢驗該溶液是NaOH溶液還是Na2CO3溶液,又進行了如下實驗: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的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得出結論,該溶液是Na2CO3溶液.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實驗3:有同學對實驗2結論提出質(zhì)疑,認為該溶液可能是部分變質(zhì)的氫氧化鈉溶液,請你設計實驗來驗證.寫出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結論.
【計算】取試劑瓶中的溶液50g,逐滴加入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BaCl2溶液.實驗過程中,生成沉淀質(zhì)量與加入BaCl2溶液的質(zhì)量關系如圖2所示,試計算溶液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分子是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物質(zhì)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質(zhì)一定是氧化物
C.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D.酸性較強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能使石蕊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
1808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論,他認為物質(zhì)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原子是一個實心球體,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xiàn)原子中存在電子.他認為在原子結構中,電子就像“西瓜子”一樣鑲嵌在帶正電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束質(zhì)量比電子大很多的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結果是大多數(shù)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前進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變了原來的方向,還有極少數(shù)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據(jù)此他提出了帶核的原子結構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對原子結構的探究經(jīng)歷了三個過程,下列(填字母序號,下同)C是湯姆森原子結構模型,B是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

(2)在盧瑟福的實驗中,大多數(shù)α粒子穿過金箔后方向不變,說明B;
A.原子的質(zhì)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nèi)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
(3)根據(jù)盧瑟福的實驗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D;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zhì)量較大  C.原子核帶正電  D.核外電子帶負電
(4)通過人類認識原子結構的歷史,你對科學的發(fā)展有那些感想?(答一點即可)敢于質(zhì)疑,勇于探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很多同學都喜歡既別致又實用的葉脈書簽,其制作方法如下:首先選取首先選取大小適當、稍老一些的樹葉(如桂樹葉)放在燒杯中,加入100g12%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煮沸10-15分鐘(不攪拌),取出,沖洗,將葉片壓平,最后系上各色絲帶,漂亮的葉脈書簽便做好了
(1)在制作過程中,需稱取12g氫氧化鈉固體,由于氫氧化鈉易潮解,稱取時,要將其放在小燒杯中,稱量時若發(fā)現(xiàn)天平指針向左偏轉,則應C(填序號)
A增加砝碼   B移動游碼  C取出一些氫氧化鈉固體  D再加上一些氫氧化鈉固體
(2)量取88mL的蒸餾水,量取時最好選用100mL(填“10mL”、“100mL”或“500mL”)量筒,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規(guī)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實驗完畢后,實驗過程中剩余的試劑都應該放回原試劑瓶
B.蒸發(fā)飽和食鹽水,蒸發(fā)皿必須放在石棉網(wǎng)上,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C.沒有腐蝕性的藥品可直接放在電子秤上稱量,有腐蝕性的應放在燒杯中稱量
D.玻璃管與膠皮管連接時,將玻璃管一端用水潤濕,稍用力轉動插入膠皮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相等質(zhì)量的下列物質(zhì),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消耗氧氣最多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