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表示四種液體或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示意圖。(圖中粒子個數(shù)不代表實際粒子數(shù)目關系)
請回答。
(1)在燒杯A、B、C中分別滴入2-3滴酚酞溶液,燒杯______(填字母編號)的溶液變紅。
(2)若燒杯D的溶液是另取一定量的燒杯B、C 中的溶液混合后得到的,再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不變紅,小明推斷是氫氧化鉀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了。小紅則提出該推斷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燒杯D 中水分子的數(shù)目一定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燒杯B、C中的水分子數(shù)目之和。
(3)四個燒杯中能證明使酚酞變紅的粒子不是K+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編號)。
依據(jù)燒杯A、B、C中滴入酚酞溶液后的現(xiàn)象,請從微觀角度解釋酚酞溶液遇液體或溶液變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不正確 鹽酸過量也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大于 D/BD 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數(shù)目大于氫離子數(shù)目
【解析】(1)A燒杯中所含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數(shù)目相等,故溶液中不含有多余的氫氧根離子,故加入酚酞后溶液不變?yōu)榧t色;B燒杯中是在水中加入了氫氧化鉀,故溶液中有多余的氫氧根離子,故加入酚酞后,溶液變?yōu)榧t色;C燒杯中加入了稀鹽酸,溶液中有了多余的氫離子,故溶液顯酸性,故酚酞不變紅;B燒杯中加入了氯化鉀,溶液仍然顯中性,故酚酞不變色,故選B。
(2)BC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溶液不變?yōu)榧t色,只能說明溶液不顯堿性,可能是中性,也可能是酸性,故不能說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了;故該推斷是錯誤的;
B燒杯中的氫氧根離子與C燒杯中的氫離子反應能生成水,故水分子的數(shù)目一定增加;
(3)B中加入了氫氧化鉀,溶液變?yōu)榧t色,而D中是向水中加入氯化鉀后溶液不變色,故BD能說明使酚酞變紅的粒子不是K+,而是氫氧根離子;當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的濃度大于氫離子的濃度時,多余的氫氧根離子可以使酚酞變紅;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用10克8%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進行中和反應實驗,實驗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
(1)A點溶液的溶質(zhì)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計算所用的該稀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
(3)如果配制100克該稀硫酸所用圖中濃硫酸的質(zhì)量為10克,則圖中盛濃硫酸試劑瓶上的標簽(已破損)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應填上___________%。
(4)圖中的濃硫酸多次使用后,發(fā)現(xiàn)濃度變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一塊油污抹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塊后,分別浸泡于等質(zhì)量的溶有少量洗滌劑的冷水和熱水中,其中C、D分別再滴加同一品牌的洗滌劑各5滴。
(1)10 min后撈出抹布,用清水漂洗干凈,并進行比較,________杯中的抹布最干凈。原因是_____。
(2)從上述實驗得到的啟示中談談在家清洗餐具時應如何做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回答下列問題:
⑴請用化學用語表示: 3個鉀原子_________;2個氮分子__________。
⑵下圖是鋁的結構示意圖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圖,則鋁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是____________,鋁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興趣小組同學為了弄清即將維修的沼氣池中氣體的成分,進行了有關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動:
【收集氣體】將不加蓋的礦泉水瓶裝滿水,用細繩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撥動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見圖),然后迅速拉起礦泉水瓶,蓋上瓶蓋。
這種方法屬于____________集氣法。
【對氣體猜想】猜想Ⅰ: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全部是CO2;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氣體。
【實驗和推斷】
⑴若“現(xiàn)象a”為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氣體中含有_____氣體。
⑵步驟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③“注水裝置”應選下圖中的____________(填序號)。
⑶若“現(xiàn)象b”為杯壁有水霧出現(xiàn),有同學認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另有同學認為此現(xiàn)象不能證明收集到的氣體中一定含有氫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要排除這種干擾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采、侵械呐懦蓴_措施后:若“現(xiàn)象a、b”為無明顯現(xiàn)象,“現(xiàn)象c”為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猜想_________”成立;若“現(xiàn)象a、c”均為石灰水變渾濁,“現(xiàn)象b”為杯壁有水霧,則證明“猜想__________”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次用餐中,同學們對燃料“固體酒精”產(chǎn)生了好奇,于是對其成分進行研究。
【查閱資料】①該固體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鈣和氫氧化鈉按一定的質(zhì)量比混合制成。
②氯化鈣、氯化鋇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問題】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變質(zhì)?
【實驗探究】(1)按下圖實驗,發(fā)現(xiàn)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結論.此結論_______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
(2)取少量固體酒精于燒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靜置,發(fā)現(xiàn)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試管中加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寫出產(chǎn)生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實驗并結合資料得出氫氧化鈉已變質(zhì)。
(3)為進一步確定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zhì),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取步驟(2)燒杯中的上層清液于試管中。 ①滴入__________,振蕩,靜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說明清液中還有碳酸鈉 說明清液中還含有氫氧化鈉,固體酒精中的氫氧化鈉是部分變質(zhì) |
②______,觀察現(xiàn)象。 | 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G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由氫、碳、氧、鈣、鐵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A是一種紅色固體,C是常見的金屬,D有助燃性,A、B、E、F都是氧化物,G是含鈣的化合物,物質(zhì)之間的相互反應及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圖中“→”表示轉化關系,“ — ”表示能相互反應。 (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或反應條件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寫出物質(zhì)E、G的化學式: _______ ________.
(2)寫出C、D發(fā)生劇烈氧化時的現(xiàn)象 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A-B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物質(zhì)F可以是__________,也可以是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銅及其化合物相互轉化的關系圖。(“→”表示能一步完成的反應,部分物質(zhì)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1)請寫出X轉化為Y時的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
(2)請寫出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若反應③⑤連續(xù)進行,則用試管做實驗時,反應⑤對應操作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答出2條)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上煉鐵煉鋼和軋制鋼材的主要流程如圖.
已知生鐵的含碳量為 2%--4.3%,鋼的含碳量為 0.03%--2%。
(1)反應:①Fe2O3+3CO 2Fe+3CO2 ,②3C + 2Fe2O3 4Fe + 3CO2↑。屬于置換反應的是_________ ,用于高爐煉鐵的原理是 _________(填序號)
(2)生鐵屬于 _________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其熔點比純鐵 _________(填“高”或“低”),鐵是由 _________ 構成的物質(zhì)(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3)爐渣中含有硅酸鈣(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是 _________ 。
(4)將鋼錠軋成鋼板,屬于_________(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
(5)鋼鐵制品可能會生銹,寫出用稀硫酸除銹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請用一個化學方程式證明鐵的活潑性大于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