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動中,美國科學家米勒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把甲烷、氫氣、氨氣和水蒸氣等混合成一種和原始大氣成分基本一致的氣體,放入真空密閉的玻璃容器中進行模擬實驗.一個星期后,他驚奇的發(fā)現(xiàn)儀器中有數(shù)種氨基酸生成.下列關于米勒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發(fā)生了物理變化
B、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C、產生新的物質
D、產生了新的元素
考點: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根據(jù)題中信息可知,米勒實驗過程中有新物質氨基酸生成,屬于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中伴隨著物理變化,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實驗中不產生新元素.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用化學用語填空
兩個氯原子
 
                氦氣
 

氯離子
 
                   金剛石
 

(2)指出下列符號中數(shù)字“2”的含義:
①2Mg
 
②S2-
 

(3)元素符號N可以表示的含義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石灰廠為了測定一批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取用4g石灰石樣品,把20g稀鹽酸分4次加入樣品中(樣品中除碳酸鈣外,其余的成分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充分分反應后經過濾、干燥、等操作,最后稱量,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稀鹽酸的用量第一次加入5g第二次加入5g第三次加入5g第四次加入5g
剩余固體的質量3g2g1g1g
(1)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是多少?
(2)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多少?
(3)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是一種集觀賞與空氣凈化為一體的工藝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炭雕是質輕透明的固體
B、炭雕藝術品可以長久保存
C、炭雕擺放要遠離火源
D、炭雕能吸附室內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用化學用語填空:碳元素
 
;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
 
;碳酸中所含的陰離子:
 

(2)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應:
 
;
有二氧化碳參加的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消防知識中有一個詞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爆炸.下列各項描術中屬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煤礦中因遭遇明火而發(fā)生的瓦斯爆炸
B、節(jié)日的煙花在空氣中爆炸
C、高壓鍋因排氣孔堵塞而發(fā)生的爆炸
D、廚房中因燃氣泄漏而引起的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石蕊、硫酸、氫氧化鈣、碳酸鈉是常見的四種物質,它們的溶液之間的反應關系如圖所示,圖中兩圓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質間反應的主要實驗現(xiàn)象,填寫各處的實驗現(xiàn)象:
A.石蕊試液變?yōu)?div id="gjq3959"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色;B.
 
;C.
 
;
D.石蕊試液變?yōu)?div id="0qrh0uc"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Na2CO3、NaHCO3的性質后,了解到它們都能與鹽酸反應產生CO2氣體,那么如何鑒別Na2CO3和NaHCO3呢?帶著這樣的疑問,他們進行了下列探究:
【查閱資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體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學認為可用澄清石灰水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學認為可用CaCl2溶液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兩同學的猜想是依據(jù)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別與Na2CO3溶液反應均有沉淀產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測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別與NaHCO3溶液混合不會產生沉淀,從而鑒別出兩種溶液.
(3)丙同學認為固體Na2CO3、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鑒別.
【實驗探究】(1)甲同學在兩支分別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試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到兩支試管中的現(xiàn)象相同,均產生了白色沉淀,實驗結果與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學將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別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試管中,發(fā)現(xiàn)兩支試管中也都產生了白色沉淀,實驗結果出乎意料,但根據(jù)觀察到的其他實驗現(xiàn)象,他認為仍可用CaCl2溶液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學分別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體于大試管中加熱(如圖1):
①加熱Na2CO3時,開始即見小試管中有少量氣泡產生,繼續(xù)加熱,氣泡逐漸減少,未見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加熱NaHCO3時,丙同學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與①不同,證實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問題討論】(1)小組同學對上述實驗展開了討論,對甲同學的兩個實驗進行了比較,并從物質在溶液中解離出不同離子的微觀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圖2、圖3).
請寫出Na2CO3與澄清石灰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寫出NaHCO3與澄清石灰水混合時參與反應的離子
 


(2)乙同學的兩個實驗中,大家對CaCl2與Na2CO3溶液的反應比較熟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而對CaCl2與NaHCO3溶液混合產生的現(xiàn)象難以理解,同學們又進一步查閱了資料,了解到CaCl2與NaHCO3溶液可發(fā)生如下反應: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學們知道了乙同學是通過觀察到
 
的現(xiàn)象來鑒別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與NaHCO3溶液為什么能發(fā)生上述反應,老師指出其反應原理較復雜,有待于今后學習中進一步探究.
(3)丙同學在加熱Na2CO3固體時,開始產生少量氣泡的原因是
 
;根據(jù)你分析:Na2CO3受熱
 
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熱NaHCO3固體時,丙同學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拓展應用】(1)固體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過
 
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適量的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活離不開化學物質.現(xiàn)有以下物質:①聚乙烯;②明礬;③氧化鋁;④硝酸鉀;⑤酒精;⑥碳酸氫鈉;⑦武德合金;⑧氫氧化鈉;⑨甲烷;⑩氫氣.
(1)可作火鍋燃料的是:
 
.           (2)可作食品包裝材料的是:
 

(3)可用來焙制糕點的是:
 
.         (4)常作復合肥料的是:
 

(5)可作航天飛機的高能燃料的是:
 
.  (6)可用于制作肥皂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