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7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裝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儀器的固定裝置已經省略)

(1)A裝置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開始后,關閉K2、打開K1,可觀察到B中現象為       ;C中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       ;待蠟燭熄滅后,鐵片上的棉花劇烈燃燒起來,由此可得到的推論是      。
(3) 實驗開始后,關閉K1和K3,打開K2,觀察E中現象,然后打開K3,再觀察E中現象,其不同之處是       ,有關反應的方程式為       。
(1)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并放出熱量。
(3)關閉K3 時E中無現象,打開K3 時E中溶液變渾濁。
2NaOH + CO2    Na2CO3 + H2O   Ca(OH)2 + CO2   CaCO3↓ + H2O
(2分)寫出1個給1分。

試題分析:(1)A裝置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2)實驗開始后,關閉K2、打開K1,可觀察到B中現象為紫色石蕊溶液變紅;C中的蠟燭由下至上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待蠟燭熄滅后,鐵片上的棉花劇烈燃燒起來,由此可得到的推論是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并放出熱量。
(3) 實驗開始后,關閉K1和K3,打開K2,因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被濃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故觀察E中現象時沒有明顯現象;然后打開K3,則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再觀察E中現象,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有關反應的方程式為2NaOH + CO2    Na2CO3 + H2O 和Ca(OH)2 + CO2   CaCO3↓ + H2O。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題中圖示的意思,按照圖示順序來分析各個步驟的反應現象和本質。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8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金屬。

(1)在上述圖示條件下,鐵釘銹蝕最快的是       寫出用鹽酸清洗鐵銹的化學方程式        。
(2)鋁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利用比銅和鐵晚,這是因為       。
(3)某研究小組的同學為探究鐵、銅、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如圖所示的三個實驗(其中金屬均已用砂紙打磨,且形狀、大小相同;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用量也相同)。

通過觀察,甲同學很快判斷鋅的活動性比鐵強。據你分析,甲同學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過一會兒,他又發(fā)現銅片表面有銀白色固體附著,這說明                
(4)乙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得出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想再補充一個實驗,請你和乙同學一起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達到探究目的。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化學課上老師表演了一個小魔術——“無中生有”:相同條件下,向A、B兩個體積相同的集氣瓶中分別充滿無色干燥的硫化氫(H2S)氣體和二氧化硫氣體。如圖所示,抽開毛玻璃片,瓶口對緊,顛倒幾次,使兩種氣體充分混合。一會兒,觀察到兩瓶內壁附著淡黃色固體顆粒,同時瓶壁上有小水珠出現。請根據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會觀察到            ,原因是_______。
(3)已知:相同條件下,相等體積的氣體所含的分子數目相等。反應完畢,瓶中剩余的氣體為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根據下列三組實驗回答問題。

(1)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      ;三組實驗都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
(2)指出甲實驗中不正確的操作       
(3)乙實驗中,燃燒匙中裝入的藥品應為      ,其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
(4)丙實驗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填序號):⑤→               →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6分)右圖是“△△牌發(fā)酵粉”的部分信息,課外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其進行了如下探究(請你完成相應填空):

【查閱資料】
(1)酒石酸是一種易溶解于水的固體有機酸
(2)發(fā)酵粉能夠使面團松軟、發(fā)泡是因為發(fā)酵粉產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熱不分解。
【提出問題】
NaHCO3在發(fā)酵粉加水或加熱時如何產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與NaHCO3在溶液中反應產生CO2
丙:NaHCO3加熱產生CO2
【實驗探究】
(1)小明同學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無氣體產生,從而否定了猜想甲,則猜想甲是          ;小明又將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產生了CO2,從而驗證了猜想乙,說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質之一是
             
(2)小英同學為探究猜想丙設計了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小英另取適量NaHCO3粉末加入a試管中,加熱,觀察到a試管口有無色液滴生成,b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持續(xù)加熱直至兩支試管均不再發(fā)生變化時,發(fā)現a試管中仍殘留有較多白色固體粉末,向該粉末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冒出,則該粉末是          。
【解釋與結論】
NaHCO3在發(fā)酵粉中產生CO2的條件是          ;
NaHCO3受熱發(fā)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4分)根據不同種金屬與同種酸能否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也可根據同種金屬與不同種酸反應的快慢,來判斷不同種酸的酸性強弱。
為比較鹽酸和醋酸的酸性強弱,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裝置如右圖所示(夾持和固定裝置已略去)。

在兩試管中分別加入過量鎂條,同時將相同濃度的稀鹽酸和稀醋酸注入相應試管中,觀察產生氫氣的速率和體積。
試回答下列問題:
(1)鹽酸與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的基本類型為         。
(2)實驗中收集到氫氣的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分析圖中曲線變化規(guī)律,可得出鹽酸酸性比醋酸(填“強”或“弱”)       。

(3)實驗中稀鹽酸與鎂條反應時,量筒中收集到氫氣的體積比理論值高,可能的原因是       。
①反應放熱                   ②試管中有氫氣殘留
③實驗裝置氣密性不好         ④酸液進入試管,占據了一定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7分)同學們在探究堿溶液與酚酞溶液作用的實驗時,發(fā)現了一個意外現象: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圖),溶液變成了紅色,但是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為此某化學小組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變質的緣故
乙: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的緣故
丙:可能是氫氧化鈉與酚酞混合后與空氣中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的緣故
。嚎赡芘c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有關
【查閱資料】酚酞是一種常用酸堿指示劑,遇堿性溶液變紅。
【討論分析】
(1)甲同學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組同學否定了,其理由是         。
(2)經過思考,大家認為乙同學的猜想也不正確,其理由是       
【實驗設計】
(3)為驗證丙同學的猜想是否正確,小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請完成表中內容。
實驗步驟
實驗目的
現象結論
①用煮沸過的蒸餾水配制某氫氧化鈉溶液。
        
溶液先變成紅色,一會兒紅色又消失。
丙同學的猜想不正確。
②取少量上述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4)為驗證丁同學的猜想是否正確,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請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方法
觀察到的現象和結論
方案一:分別配制不同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質量分數小的溶液中紅色不消失,質量分數大的溶液中紅色會消失,則證明
       。
方案二:        
出現紅色且不褪去,結論同上。
【知識拓展】
⑸若將質量分數為10%和20%的氫氧化鈉溶液等質量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
A.10%         B.15%       C.20%        D.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請你參與下列探究:
【問題情景】在課外活動中,小斌按照課本實驗(見圖1)探究微粒的性質時,聞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2的實驗裝置,進行同樣的實驗,結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現實驗現象,得到了和課本實驗同樣的結論。

【實驗探究與結論】小斌用圖2裝置進行實驗。
(1)滴入少量濃氨水后,濕潤的酚酞濾紙條發(fā)生的變化是             ;從微觀角度分析,此現象可說明的結論是              。
(2)“圖2的實驗裝置,快速出現實驗現象”說明固體氫氧化鈉遇到濃氨水時可能會
              (填“放熱”或“吸熱”)。
(3)和課本實驗比較,小斌改進后的裝置的優(yōu)點是(寫出兩點)
                   ;②                 。
【思維拓展】小媚受小斌實驗的啟發(fā),將圖2裝置進一步改裝成圖3裝置,用于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1)打開活塞K滴入稀鹽酸后,小試管中發(fā)生的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發(fā)現兩條用紫色石蕊試液潤濕的試紙都變紅,請你分析兩條試紙變紅的情況是      
A.下面先變紅,上面后變紅B.上面和下面一起變紅
C.上面先變紅,下面后變紅D.以上均有可能
小媚從課本實驗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變色,因而她認為以上兩個變化可驗證的二氧化碳的性質是             、              。
(2)小柔認為小媚的裝置還可以驗證: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小柔為完成自己的兩個驗證實驗,對小媚的實驗進行的簡單改進:驗證①             、 驗證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0分)在做“鐵在氧氣里燃燒”實驗時,小芳等同學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請你一同參與。
【探究一】探究鐵絲燃燒是否需要純氧
【實驗內容】取0.38mm的鐵絲,分別在體積分數為90%、70%、65%、60%、55%的氧氣中進行實驗。
實驗現象
O2
90%
70%
65%
60%
55%
實驗現象
燃燒劇烈、燃燒時間長,效果好
燃燒比90%弱,燃燒時間短,實驗成功
燃燒比70%弱,燃燒時間比70%短,實驗成功
燃燒比65%弱,燃燒時間更短,實驗成功
難以燃燒,只是發(fā)紅
【結論】就0.38mm鐵絲而言,燃燒所需氧氣的最低體積分數為       ,且氧氣濃度越大,燃燒現象越            。(填“劇烈”或“不劇烈”);
【拓展】上述關于鐵絲燃燒所需氧氣最低濃度的結論是否合理,請說出理由?
               (填 “合理”或 “不合理”),理由:                             ;
【探究二】探究鐵絲燃燒產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實驗內容】:取純鐵絲和鐵絲含碳量分別為0.1%、0.32%、0.52%、0.69%的鐵絲 (直徑均為0.20mm),分別在氧氣中進行實驗。
C %
純鐵絲
0.1%
0.32%
0.52%
0.69%
實驗現象
無火星四射現象,熔斷
有短暫火星四射現象,實驗欠成功
火星四射現象明顯,實驗成功
燃燒比0.32%劇烈,火星四射更明顯,實驗成功
燃燒比0.52%更劇烈,火星四射,實驗成功
【結論】:鐵絲燃燒產生火星四射現象和      (填元素符號)有關,就0.20mm鐵絲而言,燃燒劇烈程度和其含量的關系為                                       。
【探究三】:探究鐵絲的純度
探究小組取2.10g鐵絲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經過除雜處理后,得到四氧化三鐵的質量為2.32g,試通過計算求出鐵絲中鐵的質量分數。(要求寫出計算過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