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最近媒體報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會產(chǎn)生有毒的丙烯酰胺化學式為【C3H5NO】,食用后有害健康.試計算 (可以只寫出答案):
(1)丙烯酰胺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多少?
(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質量比(C:H:N:O)是多少?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計算結果精確至整數(shù)部分)
(4)71g丙烯酰胺與多少克 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質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小明對媽媽殺魚時從魚肚內取出的鰾產(chǎn)生了興趣,他確定了“探究鰾內氣體體積和成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小明通過查閱有關資料獲知:這種魚鰾內氧氣約占,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氣.探究分兩步進行.
(1)測量鰾內氣體體積.小明設計了兩種方法:
A:用醫(yī)用注射器抽取鰾內氣體,測量其體積;
B:在水下剌破鰾,用排水集氣法收集鰾內氣體并測量其體積(如圖).
你認為這兩種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理由: .
(2)探究鰾內氣體的成分.
給你兩集氣瓶的鰾內氣體,請你幫助他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方 法 | 現(xiàn) 象 | |
驗證鰾內含O2 |
|
|
驗證鰾內含CO2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請根據(jù)圖裝置,回答問題:
標號①②的儀器名稱:a ,b .
②實驗室使用過氧化氫制取并收集O2,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 (填寫裝置序號)收集裝置可以選用 和 .
③實驗室使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O2,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 (填寫裝置序號),判斷O2已收集滿的方法是 .
④對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體殘渣(假定已完全反應),通過以下四步實驗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錳.正確操作的先后順序是 (填寫選項序號).
a.烘干 b.溶解 c.過濾 d.洗滌
⑤把④中 濾液蒸發(fā)結晶可得到氯化鉀晶體,在蒸發(fā)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⑥用裝置F制取氧氣時,在反應過程中,用彈簧夾夾住導氣管上 的橡皮管,過一會兒反應就會停止.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用如圖裝置進行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70%.
(1)燃燒、冷卻后打開止水夾,水能進入集氣瓶中的原因是: .
(2)如果鎂條只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則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最多不超過其容積的 %.現(xiàn)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其容積的70%,根據(jù)空氣的組成可推出減少的氣體中還有氮氣.
【查閱資料】鎂條在氮氣中能燃燒,產(chǎn)物為氮化鎂(Mg3N2)固體.
請寫出鎂條在氮氣中能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M粒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
(1)若M為原子,則a= ,M的元素符號為 ;
(2)若M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則其元素符號為 ;
(3)若a=11,則M元素的原子的化學性質與下列 (填序號)元素的原子的化學性質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給下列物質分類:a.鐵 b.海水 c.蒸餾水 d.四氯化碳 e.液態(tài)氮
f.臭氧 g.加熱高錳酸鉀后剩下的固體 h.二氧化氮
純凈物 混合物 單質
化合物 氧化物 (以上全填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生活離不開水.凈化水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茶杯內的紗網(wǎng),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便于飲用,該設計利用的化學原理是 .
(2)自制凈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3)含有較多 的是叫做硬水,生活中用 來鑒別硬水和軟水,能使硬水一次性變成軟水的凈化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要學好化學,記住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及化學符號非常重要,現(xiàn)在請你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符號:
(1)氧氣 ; (2)二氧化碳 ;
(3)氦氣 ; (4)雙氧水 .
(5)鈉元素 ; (6)三個磷原子 ;
(7)兩個氧分子 ; (8)氮氣 ;
(9)硫化鋅 ;(10)兩個三氧化二鋁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圖.從圖中獲取的信息正確的是( 。
| A. | 金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 B. | 一個金原子的中子數(shù)為197 |
| C. | 一個金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118 | D. | 一個金原子中粒子總數(shù)為27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