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一瓶氣體中,木條立即熄滅,證明瓶內原有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
C.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試液呈紅色,說明二氧化碳顯酸性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飲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下列哪種氣體被認為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氮氣 D.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干冰放在空氣中,其周圍會產生大量的白霧,因而在舞臺上常用它來制造煙霧繚繞的環(huán)境.干冰能產生白霧的原因是( 。
A.干冰蒸發(fā)出大量的水蒸氣
B.干冰蒸發(fā)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氣體
C.干冰升華時吸熱,使周圍溫度降低,大量水蒸氣凝結成水滴
D.干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下列敘述不科學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之一
B.室內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加碘食鹽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經常咬鉛筆,會導致鉛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通過下列圖示實驗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所示實驗結論:氧氣約占空氣質量的1/5
B.②所示實驗結論: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C.③所示實驗結論:碳酸鈉與稀鹽酸的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④所示實驗結論: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通常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除取CO中混有的少量CO2氣體的方法是( )
A.通入濃硫酸 B.通入氫氧化鈉溶液
C.點燃混合氣體 D.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為了減緩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議可行的是( 。
A.開發(fā)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
B.電解水生產清潔燃料氫氣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
D.開發(fā)燃煤新技術使其充分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黨的十九大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 下列行為不符合“綠色、節(jié)能、低碳”的是( 。
A. 垃圾分類回收廢物再利用
B. 人走不關燈保持房間常明
C. 使用環(huán)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 出門盡量步行或騎自行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下列事例中,能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使蠟燭自下而上熄滅
C.CO2可作為大棚氣體肥料
D.充滿CO2的瓶內,加入水振蕩后,瓶子會變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科粵版 專題5.3.1 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 題型:單選題
分析下面實驗內容和結論,正確的一組是( )
實驗內容 | 實驗結論 | |
A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會變紅 | 二氧化碳顯酸性 |
B | 滴有紅墨水的蒸餾水通過活性炭后顏色變淺 | 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
C | 白光通過三棱鏡會分成七種顏色的光 | 白光是單色光 |
D | 穿旱冰鞋的人用力推墻,他會離墻而去 |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