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圖是某同學做“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實驗時記錄下的圖象,請回憶你實驗時的情景,回答:
(1)我們對顯微鏡的使用還不熟練,在觀察尋找物像時從鏡筒的升降來看一般是先將物鏡下降到一定位置,當鏡筒下降的時候,我們要注視物鏡,這樣作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壓碎玻片標本,同時眼睛的觀察方式應該是下圖的C.

(2)在下圖中最先觀察到的圖象的是③.

(3)由圖象⑤到圖象②,可能進行的操作主要是換用高倍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4)口腔上皮細胞的透明度比較大,為了便于觀察細胞的基本結構,要進行染色,在實驗室中常用稀碘液進行染色,其方法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分析 使用顯微鏡時,若看到物像,但不清晰,應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顯微鏡下所成的是實物的倒像,物像移動的方向與裝片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 解:(1)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我們一般先將物鏡下降到一定位置,當鏡筒下降的時候,我們要注視物鏡,防止其壓碎玻片標本.而觀察尋找物像時,是在鏡筒上升的過程中進行的,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左眼用來觀察物像,而右眼睜開,便于用右手繪圖.眼睛和鏡筒的相關位置應該是下圖的C.
(2)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實驗時,觀察到的圖象的先后順序是③①④⑤②.
(3)⑤物像清晰但較小,②中的物像清晰且被放大了,說明物鏡的鏡頭由低倍的換成高倍的,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4)口腔上皮細胞的亮度比較大,要觀察到清晰的細胞核,必須要對它進行染色.在實驗中常用稀碘液(或碘液)進行染色.染色時,要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故答案為:(1)先將物鏡下降到一定位置,當鏡筒下降的時候,我們要注視物鏡;壓碎玻片標本;C;
(2)③;
(3)換用高倍鏡,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           
(4)稀碘液;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制作臨時裝片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注意事項,要理解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有一種名字為“鬼影草”的植物,當人不小心走過草叢時,就會在腿上粘上鬼影草的刺.人在這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毀壞B.傳種C.無作用D.以上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組織是由許多形態(tài)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組合而成的細胞群,肌腱、韌帶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骨骼肌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腦主要由神經(jīng)組織構成,小腸上皮,皮膚表層主要由上皮組織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移栽植物時幼苗會帶土移栽,這樣做的目的是(  )
A.減少水分的散失B.減少幼根和根毛折斷
C.防止營養(yǎng)流失D.抑制根的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時間是( �。�
A.只在白天B.只在光下C.在白天和晚上D.只在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生物能影響環(huán)境,環(huán)境也能影響生物.下列現(xiàn)象中,能體現(xiàn)生物影響環(huán)境的是( �。�
A.荒漠中生物種類稀少B.水質污染造成浮游生物大量生長
C.蚯蚓能疏松土壤D.鼠婦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顯微鏡是中學生開展實驗探究常用的實驗用具,其結構如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在對光過程中,要轉動[③]反光鏡,使光線經(jīng)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在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下,應使用結構[③]的凹面鏡.若在[①]目鏡內能看到白色圓形明亮的視野,說明對光成功.
(2)在觀察過程中,要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應調節(jié)[⑤]細準焦螺旋.
(3)該顯微鏡的物鏡有兩種,分別標有“10×”和“40×”,要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最多,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10×”的,要使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最大,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40×”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根深葉茂,樹干粗壯”這是對一棵大樹的整體性描述,下列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的是(  )
A.一棵大樹B.一片樹葉C.一層表皮D.一個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圖中血液是紅色的,原因是(  )
A.血液是紅色的B.紅細胞是紅色的
C.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是紅色的D.與凝血相關的血小板是紅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