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請你根據(jù)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有些鳥類在遷徙途中休息時,總有一些“站崗放哨”的鳥,當發(fā)現(xiàn)敵害時,它們會大聲鳴叫,或者狂奔,或者使勁扇動翼,做起飛狀,使群體迅速做出防御敵害的準備或者快速逃生.
(1)鳥群的這種行為屬于社會行為.原因是有明確的分工.
(2)鳥群內部各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是通過鳥的狂奔、撲翼等動作等方式進行的.
(3)鳥類的這種行為對這個群體的意義是有利于種族的繁衍生存.
(4)鳥類中的家燕多捕食害蟲,因而是人類的朋友.請你提出2種保護它們的建議或措施:不打鳥,不毀鳥窩.

分析 (1)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
(2)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通過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
(3)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內部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形成一定的組織,有的還形成等級次序.

解答 解:(1)資料中提到的鳥群的這種行為屬于社會行為,理由是有明確的分工.
(2)動物的聲音、動作等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稱為動物語言.所以發(fā)現(xiàn)敵害時,鳥的狂奔、撲翼等動作起到了傳遞信息的作用.
(3)這種行為對于群體的意義是有利于種族的繁衍生存.
(4)為鳥類創(chuàng)造營巢和居留的條件;不打鳥;不毀鳥窩;不抓雛鳥;制止傷害鳥的不良行為.
故答案為:(1)社會;有明確的分工;
(2)鳥的狂奔、撲翼等動作;
(3)有利于種族的繁衍生存;
(4)不打鳥;不毀鳥窩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社會行為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探究鳥飛行的特點,回答問題.
(1)鳥的體形是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
(2)鳥的體表和翅膀上都覆蓋著羽毛,展開翅膀會發(fā)現(xiàn)鳥的翼上排列著較較大的羽毛.
(3)觸摸鳥的肌肉,最發(fā)達的肌肉是胸。湛s的力量大,能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4)觀察鳥的骨骼,胸骨骨最為突出,有利于大塊的胸肌附著.
(5)鳥的體內還有氣囊,可以輔助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某正常成年人早上空腹時(  )
A.血糖含量正常,胰島素分泌減少B.血糖含量正常,胰島素分泌增多
C.血糖含量減少,胰島素分泌減少D.血糖含量增多,胰島素分泌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是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這個細胞是植物的細胞(填“植物”或“動物”).
(2)栽培于土壤中的農(nóng)作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鉀等營養(yǎng)物質,而又能抑制有害物質進入植物體,主要與細胞膜(填結構名稱)有關;
(3)煙葉中的煙堿和尼古丁等物質存在于細胞的[F]液泡中.
(4)一個細胞的控制中心是[C]細胞核.
生物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和能量都通過植物體的葉綠體利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而獲得.
(5)動、植物細胞的主要不同點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細胞壁和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甲乙所示,為兩種不同類型的生物細胞模式,請分析回答:
(1)圖乙為植物細胞;圖甲為動物細胞.
(2)若將細胞乙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般不容易看到的結構是圖中的[A]細胞膜
(3)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乙兩種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上有較大的差別,你認為它們的差別主要是由[B]細胞核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有關結構與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蝗蟲體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發(fā),更好地適應陸地生活
B.具有社會行為的老虎向樹干撒尿,有利于讓獅子等動物聞到氣味后離開自己領地
C.家鴿的氣囊貯存空氣,能輔助呼吸,并散發(fā)體內的熱量
D.有些植物種子表面有鉤刺,有利于種子的傳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人體內三分之一的葡萄糖被腦細胞消耗,進行這一生理活動的細胞結構是( 。
A.細胞核B.線粒體C.葉綠體D.細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生物圈養(yǎng)育著萬物生靈,人和各種生物共同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它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擔分解者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诟呱缴系挠退伞、弁寥乐械募毦、苄嗄旧系哪⒐健、輼渖系穆槿
⑥河邊的青蛙、咄寥乐械尿球尽、鄻淙~上的毛毛蟲、岢靥晾锏娜湎x.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⑥⑨D.③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草原的一個大牧場上,生活著鷹、狼、兔、蛇、鼠、食蟲鳥、食草昆蟲等動物,牧民養(yǎng)著很多的牛、羊、馬等家畜,草長得非常好,但狼常來危害牧民的家畜,于是牧民們大量地殺狼,結果狼少了,家畜也很少丟失了,可草原出現(xiàn)了沙化,不能再放養(yǎng)那么多家畜了.對此你能用生物學觀點作出解釋嗎?大膽嘗試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