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當我們細細咀嚼饅頭時,會感覺到有甜味.小明同學猜測: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下,使唾液使淀粉變甜的.為了驗證這一猜測,他做了如圖實驗:

Ⅰ:取適量新鮮饅頭,切成碎屑并做成漿糊;將口漱凈,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燒杯中備用
Ⅱ:取一只潔凈的試管,進行如下實驗操作:
(1)小明同學將饅頭切成碎屑并做成漿糊,這是為了模擬牙齒的咀嚼作用.
(2)實驗過程D中,加碘液后試管中的物質(zhì)未變藍色,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麥芽糖.
(3)小明同學的實驗?zāi)康氖怯^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4)曉華同學認為小明的實驗設(shè)計不完善,應(yīng)該改進;再取一支試管,編號為2號試管,進行相似的操作,其中,過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清水,其余步驟不變,在過程D中,加碘液后2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顏色為藍色.
(5)曉紅同學說,在實驗過程中,不用37℃的溫水為試管保溫,在室溫下一樣能夠成功探究小明的猜測,你認為曉紅說的對嗎?不對.

分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shè)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專一性:一種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種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無機催化劑要高 三、酶有個最適溫度(或者范圍).

解答 解:(1)“小明同學將饅頭切成碎屑并做成漿糊”,這是為了模擬牙齒的咀嚼作用.
(2)“實驗過程D中,加碘液后試管中的物質(zhì)未變藍色”,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麥芽糖.
(3)小明同學的實驗?zāi)康氖怯^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4)“曉華同學認為小明的實驗設(shè)計不完善,應(yīng)該改進;再取一支試管,編號為2號試管,進行相似的操作,”其中,過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清水,其余步驟不變,在過程D中,加碘液后2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顏色為藍色.
(5)“曉紅同學說,在實驗過程中,不用37℃的溫水為試管保溫,在室溫下一樣能夠成功探究小明的猜測”,曉紅說的不對,因為37℃是模擬人體的溫度,唾液淀粉酶在37℃時消化能力最強.
故答案為:(1)牙齒的咀嚼作用
(2)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麥芽糖
(3)唾液淀粉酶
(4)清水;藍色
(5)不對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淀粉的消化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4.運動可以使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增加,有利于健康.√.(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蟬蛻是一味中藥,是蟬發(fā)育過程中蛻掉的一層“皮”.下列有關(guān)蟬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蟬的鳴叫是一種覓食行為
B.這層“皮”是蟬的外骨骼
C.蟬的發(fā)育經(jīng)歷了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D.蟬的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gòu)成,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時候,被觀察的材料必須是( 。
A.薄而透明B.新鮮的C.干燥的D.完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生命起源的過程是無機物→有機物→原始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結(jié)構(gòu)中,不含磷脂的細胞器是(  )
A.線粒體和中心體B.核糖體和染色體
C.高爾基體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D.核糖體和中心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昆蟲發(fā)育過程中的蛻皮,是由于(  )
A.外界的空氣過于干燥B.昆蟲的外骨骼不能隨身體生長
C.外界的氣溫過高D.昆蟲的皮膚太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椿樹蓬頭浸谷種”強調(diào)了種子萌發(fā)的哪一項條件( 。
A.適宜的溫度B.適量的水分C.充足的空氣D.種子的完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小波同學收集到了部分生物圖片(如圖).下列選項中都用種子繁殖的一組是( 。
A.腎蕨、向日葵B.腎蕨、衣藻C.油松、衣藻D.向日葵、油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