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線粒體和葉綠體都直接為細胞的生活提供動力.×(判斷對錯)

分析 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包括葉綠體和線粒體.分析解答.

解答 解: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通過光合作用,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不能直接為細胞提供動力;
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能將有機物與氧結合,經(jīng)過復雜的過程,轉變?yōu)槎趸己退,同時把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釋放的能量直接供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線粒體被稱為細胞能量的“動力車間”.
可見題中的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熟記課本上的知識點,并區(qū)分線粒體和葉綠體能量轉化的不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果這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來看,還缺少(  )
A.非生物成份B.生產(chǎn)者
C.消費者D.分解著和非生物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氧在血液中運輸形式是( 。
A.溶于血漿B.與血小板結合C.與白細胞結合D.與血紅蛋白結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通常在自然狀態(tài)下實地觀察動物的各種行為,該方法是(  )
A.枚舉法B.作圖法C.實驗法D.觀察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在動物行為研究時,常用到“迷宮實驗”.如果人走迷宮,可以在正確路口作標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會怎樣呢?
(1)假設1:小白鼠有學習能力;
假設2:在迷宮的正確路口作標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宮的能力.
(2)探索過程:①設計如圖所示迷宮.②將小白鼠分組編號,實驗組正確路口放置彩色紙,對照組不放彩色紙.③將小白鼠逐一放入起點A,并記錄其到達終點B的時間.④把數(shù)據(jù)逐一記入表格(單位:s).
組別號別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實驗組1號鼠6943122517
2號鼠8749584641
3號鼠5339153214
對照組4號鼠9232381319
5號鼠6041376633
6號鼠6319133012
(3)結論1:小白鼠有(有/沒有)學習能力.
(4)結論2:在迷宮的正確路口標志,不能(能/不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宮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 。
A.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B.生物圈C.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D.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人們將植物學和動物學統(tǒng)一稱為“生物學”是從哪位生物學家開始的( 。
A.達爾文B.林奈C.孟德爾D.拉馬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生活在綠草地上的蝗蟲,體色多為綠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的蝗蟲,體色多為褐色.對這種現(xiàn)象的解釋是(  )
A.適者生存的結果B.過度繁殖的結果C.人工選擇的結果D.蝗蟲會飛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章魚(軟體動物)放在大魚缸里,中間放一塊玻璃板(其髙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魚能從魚缸的一側越過玻璃板游向另一側),將魚缸隔成兩部分,把食物如小蝦放入遠離章魚的那一端,當它看見食物時,只是撲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亂碰,不會繞過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后,才能學會繞道,而猴子只要一次就學會了繞道捕獲食物.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上述實驗中,章魚、猴子越過障礙而獲得食物,都屬于學習行為.這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活動.
②上述實驗證明:某些低等動物也可以形成學習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越能利用經(jīng)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大大增強了適應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