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于一只生活在大海里的鯨來說,它的生活環(huán)境是指(  )
A.大海里的所有其他生物B.陽光、空氣、溫度、水分等
C.A與B的總和D.A與B的總和和再加上海中的其他鯨

分析 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不僅僅是指生存的地點還包括周圍影響其生活的各種因素,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形態(tài)、生理和分布的各種因素叫做生態(tài)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huán)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

解答 解:由分析知道:對于一只生活在大海里的鯨來說,它的生活環(huán)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大海里的所有其他生物和海中的其他鯨,非生物因素指陽光、空氣、溫度、水分等.
故選:D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環(huán)境的含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有一臺光學顯微鏡,它的兩個目鏡分別標有5×、10×;兩個物鏡分別標有45×、75×,那么這臺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shù)是750倍,最小放大倍數(shù)225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顯微鏡是生命科學中重要的研究工具,如圖是光學顯微鏡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以下問題.(方括號內(nèi)填圖中序號,橫線上填文字)
(1)顯微鏡中能夠放大觀察材料的結構是[1]目鏡和[4]物鏡.
已知[1]上標有10×,[4]上標有50×,則這臺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500倍.
(2)從顯微鏡中看到的像是倒像.
(3)對光時,先轉動[3]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nèi),轉動[10]反光鏡,使光線反射到鏡筒內(nèi),直到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
(4)觀察時,要使鏡筒下降,應首先轉動[11]粗準焦螺旋,這時我們一定要側視物鏡,其原因是以免物鏡與蓋玻片接觸壓壞蓋玻片(或壓壞物鏡);.當看到物像不太清楚時,應略微調(diào)節(jié)[12]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淀粉遇碘會變成藍色.g過程中,葉片遮光與不遮光部分的顏色變化情況依次為( 。
A.不變藍、變藍B.變藍、變藍C.不變藍、不變藍D.變藍、不變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為了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了探究,設計如圖所示裝置(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分析回答問題:

(1)實驗前,將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內(nèi)原來貯存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意思合理即可);.
(2)針對甲、乙兩裝置,要取得科學的實驗結論,除了唯一變量不同外,其余實驗條件均相同,該變量是二氧化碳.
(3)光下幾小時后,分別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葉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葉片變藍色的是甲.
(4)對比分析甲、乙兩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結論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對比分析甲、丙兩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結論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5)受該實驗的啟發(fā),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為了促進溫室里植物的生長和提高產(chǎn)量,應該采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加溫室內(nèi)的二氧化碳的濃度,合理密植,適當增加光照的時間等(答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被譽為“分類學之父”的是(  )
A.林奈B.達爾文C.虎克D.哈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沒有根、莖、葉等器官分化的植物是 ( 。
A.水綿B.腎蕨C.白菜D.葫蘆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是某一細胞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一細胞,當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15×、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40×時,該細胞被放大了600倍.
(2)此圖所示的是植物細胞.(填“植物”或“動物”).
(3)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②]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4)圖中所示的各細胞結構,細胞膜(填名稱)能控制細胞內(nèi)外物質進出.番茄中酸味物質主要存在于[⑤]液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生物之間的關系.請分析:

(1)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草和灌木屬于生產(chǎn)者,它們能夠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為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圖中沒有畫出的腐生性細菌和真菌能夠分解枯枝敗葉、動物尸體和糞便中的有機物,它們都是腐生性微生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分解者,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圖中的田鼠、蝗蟲、兔、麻雀、鷹等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能量來源,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所以,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其中,田鼠、蝗蟲屬于植食動物 (選填“植食動物”、“肉食動物”或“雜食動物”).
(3)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通過營養(yǎng)關系構成食物鏈.圖中食物鏈共有6條,請寫出最長的一條食物鏈:草→蝗蟲→麻雀→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