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同學們在做“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實驗時,都親自捕捉過鼠婦.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在石塊下、花盆底部或者在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里捉到鼠婦的.
(1)做這個探究實驗所用的鼠婦數(shù)量最好是D
A.一只        B.兩只       C.三只      D.十只以上
(2)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中的變量是:D
A.濕度       B.空氣       C.溫度         D.光照
(3)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中,給鼠婦提供明亮和陰暗兩種環(huán)境,觀察鼠婦對環(huán)境的選擇.
(4)做完實驗后,你是怎樣處理這些鼠婦的?放歸自然.

分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sh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jié)論、表達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shè);探究成功的關(guān)鍵是制定出恰當?shù)目茖W探究計劃.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解答 解:(1)不能用1只鼠婦,如果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結(jié)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婦生病或受處于特殊生長時期等),不足以說明問題.本實驗用10只以上鼠婦做實驗,可以減小誤差.
(2)對照實驗所要探究的條件就是實驗的唯一變量,因此,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的實驗中唯一的變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條件如鼠婦的數(shù)量、土壤、溫度、濕度等都應(yīng)該相同且適宜.所以,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的實驗中的變量是“光照”.
(3)該實驗的題目是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變量是有無光照,在設(shè)計實驗時,要給鼠婦提供明亮和黑暗兩種環(huán)境.觀察鼠婦對環(huán)境的選擇,就是形成以光照為惟一變量的對照實驗組.
(4)要養(yǎng)成關(guān)愛動物的好習慣,保護動物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這樣對于保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婦放回到適宜它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中.
故答案為:(1)D   
(2)D
(3)明亮;陰暗
(4)放歸自然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實驗,并通過解答此題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解此題的關(guān)鍵是確定、控制實驗變量和設(shè)置對照實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棉鈴蟲,夜蛾科昆蟲的一種,是棉花蕾鈴期的大害蟲. 廣泛分布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中國棉區(qū)和蔬菜種植區(qū)均有發(fā)生.我國科技工作者防治棉鈴蟲的較好辦法是( 。
A.研制出新型殺蟲藥
B.研制出新的化肥,以增強棉花的抵抗力
C.通過病毒感染,消滅棉鈴蟲
D.利用棉鈴蟲的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用A、B兩臺顯微鏡觀察花粉粒.A的目鏡是10×,物鏡為40×;B的目鏡是5×,物鏡是10×.  
分析回答:
(1)A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400×
(2)此時,觀察到花粉粒細胞數(shù)目多的顯微鏡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極地海洋世界的海豚能夠完成頂球、跳躍、算數(shù)等表演,從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這種行為屬于學習行為.海豚在生殖發(fā)育方面的突出特征是哺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一位小朋友吃西瓜時,不小心將西瓜籽咽了下去.這些西瓜籽在這個小朋友體經(jīng)過一天的歷險.它們先遇到像軋鋼軌機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點兒將壓得粉身碎骨,剛躲過一劫,又來到一個大袋子里,在這里遇到“酸雨”,后來它們鉆進了一條又長又窄迷宮,在這里走了很長時間,身邊的許多質(zhì)都神秘消失了,走出迷宮,它們又差點兒鉆進死胡同,幸虧及時改變方向,后來不知怎地,它們與一些很臭的東西一起離開了這個小朋友.
現(xiàn)在請你分析:
(1)軋鋼軌機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是牙齒.
(2)西瓜籽遇到“酸雨”的地方是消化道中的胃.
(3)“又長又窄迷宮”是小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在巴斯德實驗中,曲頸瓶的作用是( 。
A.多裝肉湯
B.讓空氣進入瓶內(nèi)而把微生物擋在肉湯之外
C.便于手持
D.曲頸瓶有自潔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技術(shù)依據(jù)植物細胞全能性原理的是( 。
A.克隆B.植物組織培養(yǎng)C.壓條D.嫁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被譽為“分類學之父”的科學家是(  )
A.林奈B.達爾文C.哈維D.胡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把一盆銀邊天竺葵經(jīng)過黑暗處理后,選取一片葉,用不透光的紙從上下兩面遮蓋住一部分(如圖C處),把植株放在陽光下照射幾小時后,摘下這一葉片,除去葉片中的葉綠素,經(jīng)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后,進行觀察.
(1)銀邊天竺葵的邊緣不呈綠色是因為不含葉綠體.
(2)觀察A、B、C處葉色的變化,發(fā)現(xiàn)B部位變成了藍色,而A、C部位沒有變藍色.(填字母)
(3)實驗前,將銀邊天竺葵進行黑暗處理的目的是讓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
(4)試驗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驗證是否產(chǎn)生有淀粉這種物質(zhì).這個實驗可說明,葉綠體和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的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
(5)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yīng)式:二氧化碳+水$→_{葉綠體}^{光能}$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