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7.口腔潰瘍可能是人體缺乏維生素B2.√.(判斷對錯)

分析 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為人體提供能量,而且人體對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對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的作用;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fā)育,還會引起疾病.如圖:

維生素種類主要功能缺乏癥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發(fā)育,增強抵抗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皮膚粗糙、夜盲癥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經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fā)育佝僂病、骨質疏松

解答 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維生素的作用卻很大,如果缺乏某種維生素,就會表現(xiàn)出相應的缺乏癥,如缺乏維生素B1會導致神經炎、腳氣;缺乏維生素B2易患口角炎、口腔潰瘍等癥狀.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維生素的缺乏癥,難度較小,注重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消費者是( 。
A.植物B.動物C.細菌和真菌D.陽光、空氣和水等
E.陽光、空氣和水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是呼吸、消化、循環(huán)、泌尿系統(tǒng)的功能聯(lián)系示意圖,①~⑥表示生理過程或物質,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②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①所指的氣體名稱是氧氣,該氣體在血液中依靠紅細胞運輸.
(2)③表示營養(yǎng)物質經消化系統(tǒng)消化后吸收進入循環(huán) 系統(tǒng).消化主要是通過多種消化酶(或消化液)的作用,把大分子營養(yǎng)物質分解為小 分子營養(yǎng)物質.
(3)經過④⑤的氣體交換后,血液變化是動脈血變成靜脈血.(提示:動脈血與靜脈血的轉變)
(4)某人患肩周炎,對其靜脈注射消炎藥,藥物到達病灶共經過心臟2次.
(5)⑥是指通 過泌尿系統(tǒng)把體內代謝廢物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這一生理過程叫排泄;.
(6)某人空腹時的血液中血糖濃度經常高于正常范圍,最可能的原因是他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圖為長頸鹿進化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圖①說明古代長頸鹿祖先的個體之間頸和前肢長存在著差異(或不同,變異),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長頸鹿的祖先產生了變異(或可遺傳的變異).
(2)圖②圖③說明在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而頸和前肢短的個體被淘汰了,原因是頸和前肢長的個體容易獲得食物.
(3)在進化過程中,頸和前肢長的個體被逐漸保留下來,說明這樣的個體是與環(huán)境變化相適應.
(4)現(xiàn)代長頸鹿就是通過這樣一代一代的自然選擇逐漸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列表比較家蠶.兩棲動物和蝗蟲的生殖和發(fā)育方式.
生物種類發(fā)育階段發(fā)育方式
家蠶
兩棲動物
蝗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以下流程圖中,正確的是( 。
A.人的生殖發(fā)育順序是:受精卵→胚胎→嬰兒→胎兒
B.練習使用顯微鏡:取鏡→對光→安放→觀察
C.食物通過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D.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種子萌發(fā)→植株生長→開花→傳粉→受精→結果、形成種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不屬于線性動物特征的是(  )
A.身體細長B.體表有角質層C.有口無肛門D.消化管結構簡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胚胎在母體內發(fā)育的場所是( 。
A.子宮B.胎盤C.腹腔D.卵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中,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水→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B.二氧化碳+有機物(貯存能量)→水+氧氣+能量
C.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能量
D.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