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患近視的人矯正視力時應配戴凹面的近視鏡.×(判斷對錯)

分析 (1)近視眼:如果晶狀體的凸度過大,或眼球前后徑過長,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導致看不清遠處的物體,形成近視眼.近視眼戴凹透鏡加以矯正.

(2)遠視眼:如果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小,或眼球前后徑過短,近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導致看不清近處的物體,形成遠視眼.遠視眼戴凸透鏡進行矯.

(3)凹面鏡是不透明的面鏡不是使光線透過,而是反射回去成像的儀器,兩側面均為球面或一側是球面另一側是平面的透明體,中間部分較薄,稱為凹透鏡.

解答 解:近視眼應配戴凹透鏡矯正.因此,患近視的人矯正視力時應佩戴凹透鏡的近視鏡,而不是配戴凹面的近視鏡.所以題干的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近視眼的成像特點、矯正措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小亮同學在做“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時,看到的菠菜葉片橫切面如圖甲所示;圖乙表示菠菜葉肉細胞中的某些生理過程;圖丙為菠菜葉肉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分析作答:(“[]”內(nèi)填標號,“?”上填名稱)

(1)小亮在制作菠菜葉片的臨時切片時,一是把葉片平展在載玻片上,二是用手捏緊兩個并排的雙面刀片,迅速切割載玻片上的葉片,三是將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四是用毛筆蘸取最薄的一片,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后吸去多余的水分.
(2)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葉片結構如圖甲所示,圖中屬于保護組織的是①④(填標號).葉片的基本結構包括表皮,葉肉,葉脈.
(3)圖乙中a過程表示光合作用,其進行的場所是圖丙中的[2]葉綠體,在圖甲中,該結構主要分布在[②]葉肉細胞中.
(4)二氧化碳和氧氣進出葉片的“門戶”是氣孔.其張開和閉合受保衛(wèi)細胞控制.
(5)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內(nèi)散失到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能促進吸收水分(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還能使植物散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各項對能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食物中的能量屬于化學能,太陽的能量屬于光能
B.人類的食品中有植物,也有動物,它們都可以為人類提供能量
C.沒有能量,所有生物也可以照樣生活下去
D.葉綠體和線粒體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zhuǎn)換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某同學在家庭生活中發(fā)現(xiàn),同樣的豬肉放在冰箱里5個小時不會變臭,放在桌上5個小時變臭,這說明溫度會影響微生物的繁殖,同樣的糯米飯,做成陰米(糯米陰干)比濕飯更容易貯藏,這說明水分影響微生物的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以下幾種疾病不屬于傳染病的是( 。
A.糖尿病B.肺結核C.病毒性肝炎D.蛔蟲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甲、圖乙分別為玉米種子和菜豆種子的結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圖甲和圖乙中標號4所示結構是種子的子葉.
(2)菜豆種子種標號4所示的結構共有兩片,肥厚,貯藏著營養(yǎng)物質(zhì);玉米種子種標號4所示的結構只有一片,不肥厚.玉米種子的營養(yǎng)物質(zhì)貯藏的標號[5]所示的結構中.
(3)由標號①②③④構成的整體結構叫做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請根據(jù)如圖回答問題:

(1)屬于動物細胞的是乙圖;
(2)圖甲中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功能的是[A]細胞壁;
(3)猶如細胞門戶,凡是進出細胞的物質(zhì)都要由[B]細胞膜控制;
(4)未成熟葡萄的酸味來自于圖中[F]液泡中的細胞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廢舊電池對水質(zhì)的影響及防治”,開展了以下研究活動.
(一)查閱資料
資料1:廢舊電池丟棄到自然界腐爛后,因含汞、鉛、銅等有害物質(zhì)造成水質(zhì)污染.
資料2:滿江紅為常見的水生蕨類植物,在美化水體景觀、凈化水質(zhì)、保持河道生態(tài)平衡方面有顯著功效.
(二)設計實驗方案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見下表)
項目ABCDE
加無污染河水的量1升1升1升1升1升
加7號廢電池的數(shù)量不加2節(jié)1節(jié)2節(jié)2節(jié)
加滿江紅的數(shù)量不加不加不加15克30克
放同樣大小的小魚的數(shù)目(條)22222
平均小魚存活的時間(天)1535810
結合上述有關內(nèi)容,請完善下列探究活動:
(1)表中B和E這組對照實驗的變量是滿江紅,得出的實驗結論是滿江紅能凈化被廢電池污染的水質(zhì).
(2)為探究廢電池是否會污染水質(zhì),則應選擇A、B或A、C進行對照試驗.
(三)實驗反思:實驗設計中明顯的不足之處是所選小魚數(shù)目太少,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出現(xiàn)偶然性.
(四)交流討論:
(1)滿江紅生活在水中,能凈化水質(zhì),這充分體現(xiàn)生物既能適應環(huán)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環(huán)境(用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解釋).
(2)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廢舊電池?合理保管,集中回收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何區(qū)分一只圓柱形動物是線形動物還是環(huán)節(jié)動物,主要依據(jù)( 。
A.身體是否分節(jié)B.身體是否細長
C.是否生活在土壤里D.是否具有肛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