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若觀察H標位于視野的左下角,要將H標移到視野中央.玻片應移動的方向是( 。
A.左下角B.左上角C.右下角D.右上角

分析 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發(fā)現(xiàn)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

解答 解: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若要使位于玻片左下角的圖象移到視野中央,玻片的移動方向應是左下角.
故選:A.

點評 關鍵是理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果某人患有胃炎,則首先會影響下列哪種食物的消化(  )
A.蔬菜B.米飯C.水果D.瘦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是美國科學家米勒等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裝置.將裝置內(nèi)抽真空后,從A處泵入氣體于玻璃儀器內(nèi),再將B中水煮沸,使水蒸氣驅(qū)動混合氣體在玻璃管內(nèi)流動,然后在A內(nèi)利用電極模擬火花放電,經(jīng)過b冷卻后,形成的產(chǎn)物沉積在C中.請根據(jù)上述的說明,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火花放電的作用是:模擬閃電,提供動力.
米勒提出的問題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物質(zhì)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zhì)嗎?;
他做出的假設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物質(zhì)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zhì);
他搜集到的證據(jù)是產(chǎn)生了多種氨基酸等有機物.
他得出的結論是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由無機小分子物質(zhì)能合成有機小分子物質(zhì)是可能的.
(2)指出以下資料哪些不支持米勒實驗的結論,請簡要說明.
資料:天文學家已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十種星際分子(是指存在于星際空間的分子),它們大多是有機物.1969年墜落在澳大利亞麥啟遜鎮(zhèn)的隕石中含有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哪一項是可遺傳的變異( 。
A.皮膚較白的人經(jīng)常曝曬皮膚變得黝黑
B.經(jīng)藥劑處理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甜菜
C.女性頭發(fā)由黑色染成金黃色
D.小花生種子在肥沃的土壤中結出大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回憶使用顯微鏡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在玻片上的一個字母“q”,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b.
(2)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在視野中已經(jīng)找到觀察物像,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diào)節(jié)顯微鏡的⑦(填序號).
(3)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不能看到的結構是A(填字母).
A.細胞壁  B.細胞質(zhì)  C.細胞核  D.細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地球上的生物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逐漸發(fā)展變化來的,其總的進化趨勢( 。
A.從植物到動物
B.從動物到植物
C.從海洋生物到陸地生物
D.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低、從水生到陸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 如果所示,將該職務放在黑暗處2-3天,然后放在陽光下4小時,取下兩袋中葉片,經(jīng)過駝色漂洗、滴碘液處理,關于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該植物放在暗處的目的是為了消耗原有的有機物
B.該實驗證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該處氫氧化鈉是微利吸收袋中的二氧化碳
D.袋中的水是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是血液循環(huán)和氣體交換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1、2、3、4的名稱分別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2)圖中的6是指的肺靜脈,7是指的主動脈.
(3)血液由2射出,流經(jīng)5、6到3的循環(huán)途徑叫肺循環(huán);血液由4射出流經(jīng)7、8至1的途徑叫體循環(huán).
(4)血液流經(jīng)肺泡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5)心臟結構中心壁最厚的是[4]左心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香菇和木耳都屬于真菌,以下屬于它們共同特征的是 。
A.細胞內(nèi)沒有細胞核B.都是單細胞生物
C.細胞沒有細胞壁D.細胞內(nèi)沒有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