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有關(guān)顯微鏡的使用和臨時裝片制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放置玻片標本→調(diào)節(jié)粗、細準焦螺旋→觀察)
B.在視野中發(fā)現(xiàn)有一污點,移動裝片,污點隨之移動,可以判斷污點位于裝片上
C.小明想把位于視野右上方的一個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小林告訴他要把裝片向左下方移動
D.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擦→滴→撕→展→蓋→染→吸

分析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物鏡放大倍數(shù)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shù)目越少,視野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shù)目越多.視野越亮.
(2)顯微鏡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zhuǎn)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類題有個小訣竅,就是把這個字母寫到一張小紙上,然后把這張紙旋轉(zhuǎn)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顛倒的圖象了.
(3)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發(fā)現(xiàn)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

解答 解:A、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放置玻片標本→調(diào)節(jié)粗、細準焦螺旋→觀察),正確;
B、在視野中發(fā)現(xiàn)有一污點,移動裝片,污點隨之移動,可以判斷污點位于裝片上,正確;
C、物像在顯微鏡視野的右上方,物像應該向左下方移動才能到達視野正中央.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小明想把位于視野右上方的一個細胞移至視野中央,小林告訴他要把裝片向右上方移動而不是左下方移動,不正確;
D、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步驟:擦→滴→撕→展→蓋→染→吸,正確.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理解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成像特點以及放大倍數(shù).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血液是一種寶貴資源.但由于血源匱乏、運輸和保存等困難,迫使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有效的血液代用品--人造血液.
1966年,美國醫(yī)學博士Clark在進行實驗時,由于一時疏忽,一只老鼠意外地掉進了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的容器中,3小時后Clark才察覺這個不速之客,將其撈出,結(jié)果本應淹死的老鼠仍還活著.這是什么緣故呢?經(jīng)過研究,Clark發(fā)現(xiàn)氟碳溶液含氧量極高,是水的20倍.比血液含氧量高2倍多.Clark意識到氟碳溶液可能是人造血液的理想材料.
1968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蓋耶從一只麻醉老鼠身上抽去了90%的血液,代之以一種白色氟碳乳液,麻醉老鼠不僅蘇醒且存活了8小時.
1978年日本醫(yī)生內(nèi)藤良一用全氟碳奈烷和全氟碳三丙胺的混合物做原料,經(jīng)乳化制得一種氟碳乳液.在經(jīng)大量動物實驗后,給自己身上注入了50mL,結(jié)果沒有不良反應.這是人造血液成功運用于臨床的第一個創(chuàng)舉.1979年,我國也研制成這種氟碳人造血.
1979年日本醫(yī)科大學將人造血液用于臨床,效果良好,從此人造血液被醫(yī)學界正式認可.人造血液不受血型限制,且易于運輸,無毒無菌.但一般人造血液只有運輸氧的單一功能,尚無代替“全血”功能的代用品.
依據(jù)血紅蛋白的特性,科學家也在思考可否將血紅蛋白直接注入人體發(fā)揮作用.但在早期實驗中,將游離的血紅蛋白注入患者體內(nèi),游離的血紅蛋白會發(fā)生降解且降解速度很快,導致腎臟嚴重損傷,并且產(chǎn)生自由基,破壞心臟和其他器官,最終導致患者死亡.必須對其進行改良后才能注入人體.目前,經(jīng)化學修飾后的血紅蛋白產(chǎn)品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1)血液的功能包括運輸、參與體液調(diào)節(jié)、保持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防御功能.
(2)掉入盛有氟碳化合物溶液容器中的老鼠沒有被淹死的原因是碳氟溶液具有很強的含氧能力,其含氧量比水大10倍,是血液的2倍多,為老鼠提供了氧氣.
(3)從人造血液的功能看,它實質(zhì)是人血組成中的血紅蛋白的代用品.
(4)血紅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jié)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但游離血紅蛋白不能直接注入人體,原因是注入體內(nèi)后游離的血紅蛋白會發(fā)生降解且降解速度很快,導致腎臟嚴重損傷,并且產(chǎn)生自由基,破壞心臟和其他器官,最終導致患者死亡.
(5)日本醫(yī)生內(nèi)藤良一在經(jīng)大量動物實驗后,給自己身上注入了50mL氟碳乳液,對此行為,你有怎樣的看法?請說明理由.說明了他具有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看圖回答
(1)如圖為光合作用示意圖 示意圖
(2)物質(zhì)①為二氧化碳
物質(zhì)②為氧氣
物質(zhì)③為有機物
物質(zhì)④為水
(3)該葉片除了能進行光合作用外,還能進  行呼吸作用、蒸騰作用.
(4)小麥種子過密會影響產(chǎn)量,從光合作用的原理解釋是影響葉片采光,從而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尿液的形成過程發(fā)生在(  )
A.腎小球B.腎小管C.腎小體D.腎單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稀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B.稀碘液,生理鹽水、自來水
C.涼開水、稀碘液、生理鹽水D.涼開水、生理鹽水、稀碘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近年來,我國大力倡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為,低碳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如圖表示目前我市碳循環(huán)的實際情況,請分析回答:

(1)從圖中可以看出,綠色植物(或生產(chǎn)者)是碳循環(huán)的重要紐帶,因為它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無機鹽等,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和氧氣,進而通過多條途徑進行碳循環(huán).
(2)正常情況下,當碳以有機物的形式通過圖中食物鏈進行流動時,甲、乙、丙三類動物中得到碳量最少的是甲.伴隨著碳的傳遞,能量沿著食物鏈傳遞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3)動植物遺體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過④所示途徑繼續(xù)參與碳循環(huán),主要是由于分解者(或腐生細菌、真菌分解)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三種液體(原尿、尿液、血漿)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請根據(jù)表回答:
成分種類尿素尿酸葡萄糖無機鹽蛋白質(zhì)
A0.030.0040.100.900
B1.80.0500.890
C0.030.0040.100.908.0
(1)指出樣品A、B、C三種液體分別原尿、尿液、血漿.
(2)A與C相比,A中不含有蛋白質(zhì),這是由于腎小球過濾的作用.B與A相比,B中不含有葡萄糖,這是由于腎小管重吸收的作用.由腎臟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減少了,二氧化碳氣體增多了.
(3)一個人的尿量比正常人增加了數(shù)倍,他發(fā)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D
A.腎小球  B.腎小囊  C.腎小體  D.腎小管
(4)患尿毒癥的人定期去醫(yī)院做腎透析,透析相當于人體內(nèi)生理活動中D
A.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C.汗腺的排汗作用
D.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制作米酒時,將酒曲碾碎成粉末,撒在糯米飯上,并均勻地攪拌在一起,這個過程屬于細菌、真菌培養(yǎng)中接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