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血管中,內(nèi)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的是( 。
A.四肢靜脈B.四肢動脈C.毛細血管D.肺靜脈

分析 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個部分去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

解答 解:靜脈是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運回心臟的血管,有的靜脈與動脈伴行,位置較深,有的靜脈位置較淺,在體表可以看到,如手臂上的一條條青筋,就是靜脈;與伴行的動脈相比,靜脈的管壁薄、彈性小、官腔大,管內(nèi)血流速度慢,四肢靜脈的內(nèi)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
故選:A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知道四肢的靜脈內(nèi)靜脈瓣,動脈瓣位于心室與動脈之間,動脈內(nèi)沒有動脈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基因、DNA、染色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叫基因
B.一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基因
C.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叫染色體
D.DNA內(nèi)含有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谷物是人體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人體在維生素B1缺乏時易患腳氣。约印皦A”饅頭為主食的人群易患腳氣病的幾率,明顯大于以普通饅頭為主食的人群,由此可以做出的判斷是( 。
A.高溫破壞了饅頭中的維生素B1
B.“堿”破壞了饅頭中維生素B1
C.“堿”影響了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
D.以加“堿”饅頭為主食會導致維生素B1攝入量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探究實驗與其依據(jù)的生物學原理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A.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淀粉在唾液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
B.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生物影響環(huán)境
C.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
D.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將水分散失到大氣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小組的同學嘗試測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稱其重量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實驗材料,稱其重量為0.5g,然后,組裝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用點燃的核桃仁給錐形瓶中的水加熱,水量多少合適呢?水量過多,溫度變化過小,不易讀數(shù);水量過少,則可能出現(xiàn)沸騰現(xiàn)象,從而造成較大的誤差.所以,將水量定為20毫升.
(2)為了盡可能減小誤差,可為這套裝置增設一個防止熱量散失的部件,請在如圖所示裝置上畫出該部件的示意圖.(能夠簡單表達設計意圖即可)
(3)要獲得較為準確的測量結果,什么時候將燃燒后的核桃仁從錐形瓶下移開,并記錄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呢?經(jīng)過討論,形成了以下三種不同意見,其中最為科學合理的是C(填字母).
A.火焰熄滅時
B.核桃仁灰燼涼透時
C.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不再升高時
(4)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測定錐形瓶中水的溫度升高了10℃,請計算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不考慮能量散失造成的誤差).8400焦
(5)從這粒核桃上再取相似大小的兩塊,分別用相同的裝置、同樣的做法重復測量,計算出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分別是8544焦、8610焦.根據(jù)這三次計算的結果,確定最接近這粒核桃仁含有能量真實值的數(shù)值.8512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研究發(fā)現(xiàn),中學生在晚上10時前入睡,且睡足9個小時,更有利于垂體分泌促進人體生長所需要的激素,這種激素是( 。
A.生長激素B.胰島素C.甲狀腺激素D.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人體對周圍世界的感知離不開腦和感覺器官,如圖表示耳、腦的部分結構,請據(jù)圖回答:

(1)大腦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jīng)元.
(2)請補充完整聲波傳導的路徑和聽覺形成的過程:
外耳道→[1]→[2]→[3]$→_{沖動}^{產(chǎn)生}$[4]→聽覺中樞$\stackrel{形成}{→}$聽覺
(3)運動員聽到發(fā)令槍響后迅速起跑,這一系統(tǒng)動作屬于在大腦皮層的協(xié)調(diào)下完成的條件反射.(填“條件”或“非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顯微鏡對光過程中,能反射光線的結構是( 。
A.目鏡B.反光鏡C.轉換器D.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某研究小組為探究植物對空氣中塵埃粒子有何影響,進行了以下實驗;
①在甲乙兩個相同的房間內(nèi),在甲房間內(nèi)置入綠色植物10株,乙房間不放植物.
②同時向甲、乙兩個房間內(nèi)釋放等量的較大顆粒物.制造有塵埃粒子空氣環(huán)境.
③每隔1小時對甲、乙房間內(nèi)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數(shù)進行檢測
請分析回答:
(1)本實驗的假設是植物能夠降低空氣中塵埃粒子.
(2)原開始時,甲、乙兩個房間塵埃粒子的檢測值有較明顯差異,檢測人員解釋這是此時顆粒物尚未分布均勻所致.那么,此時該如何檢測才能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隨機多點檢測,求平均值.
(3)如圖是釋放顆粒物1小時,在甲房間三個不同的位置檢測的結果,則此時甲房間的塵埃粒子數(shù)是250.

(4)在密閉的房間內(nèi),隨著時間的延長,大的顆粒物都會降落到地面,但最終檢測的結果是甲房間的塵埃粒子數(shù)遠遠少于乙房間的塵埃粒子數(shù),由此你推測植物能夠降低空氣中塵埃粒子的原因是植物的葉片能夠吸附空氣中的塵埃粒子.
(5)植物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除上述作用外,還具有增加大氣的濕度、維持大氣的碳氧平衡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