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河蚌的貝殼是由下列哪一種物質(或結構)形成的(  )
A.柔軟身體產(chǎn)生的分泌物B.斧足的分泌物
C.外套膜的分泌物D.出水管

分析 河蚌屬于軟體動物,身體柔軟,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質形成貝殼,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河蚌具有左右兩瓣貝殼,背緣絞合,腹部分離,貝殼內軟體部主要有外套膜、內臟團、足等,外套膜位于體之兩側,與同側貝殼緊貼,構成外套腔.當我們掰開一個河蚌的殼后就可看到貼在貝殼上的這一片狀結構.蛤、蚌類的貝殼的結構分三層,外層為角質層,中層為棱柱層.這兩層是外套膜邊緣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層,也就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與珍珠光澤類似的一層,叫做珍珠層.珍珠層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質而構成的.從以上可看出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質的功能.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軟體動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外套膜的特點及功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各項中,不能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
A.一塊農田中的所有生物B.一片草原
C.一條河流D.一個植物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是姹紫嫣紅的菊花,菊原產(chǎn)于我國,目前我國培育的菊花的品種已經(jīng)有2000多個,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生物具有( 。
A.物種多樣性B.遺傳多樣性C.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D.生物數(shù)量多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嗎?”時:
圖甲、乙、丙表示三塊載玻片,分別在載玻片兩端各滴一滴草履蟲培養(yǎng)液,并使兩滴培養(yǎng)液連通,在三塊載玻片右側培養(yǎng)液的邊緣分別放一小粒食鹽、一滴肉汁、一滴清水,請分析:
(1)該實驗中的對照組為丙,實驗組為甲和乙,甲組和丙組的變量是食鹽.
(2)預期實驗結果甲中的草履蟲游向左側,乙中的草履蟲游向右側,丙中的草履蟲在清水中均勻分布.
(3)得出的結論是草履蟲能對外界不同刺激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能夠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切取一段薄荷的莖,插入濕潤的沙土中.一般在4-10天后,即可生出新根,這種繁殖方法叫做( 。
A.扦插B.嫁接C.組織培養(yǎng)D.有性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表示人體內血液循環(huán)的一部分,血液從心臟出發(fā)依次流過血管A、血管B和血管C后,又回到心臟.圖中標明了血液流動過程中血壓和血液中O2含量的變化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血管A是動脈血管,請說明支持你結論的兩點理由: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血壓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的側壓力,離心臟越近血壓越高..
(2)血管C中的血液將進入心臟的左心房.
(3)請陳述血管A和血管C中血液,除含O2量外其他兩點不同之處:血液含二氧化碳較多,血流速度較快,顏色暗紅;血液含二氧化碳較少,血流速度較慢,顏色鮮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水生植物、水蚤、蜻蜓幼蟲,小魚和大魚等,下列能正確表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食物鏈的是( 。
A.陽光→水生植物→水蚤→蜻蜓幼蟲
B.水生植物→水蚤→蜻蜓幼蟲→小魚→大魚
C.水生植物→水蚤→蜻蜓幼蟲→小魚
D.大魚→小魚→蜻蜓幼蟲→水蚤→水生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洗手看似簡單,熟不知其中大有學問.某校學生興趣小組的兩位同學利用盛有無菌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裝置,分別設計了洗手能減少手上細菌數(shù)量的驗證試驗:
(1)該實驗提出的探究問題是:洗手能減少手上的細菌數(shù)量嗎?
(2)乙同學的設計更合理,因為他設置了對照實驗,變量是細菌的數(shù)量.
(3)細菌生存需要一點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有些細菌,如乳酸菌必須在無氧條件下生存.
(4)將少量的細菌轉移到培養(yǎng)基上的過程叫作接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圖中,圖1是植物光合作用過程演示圖.圖2是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選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長的牽;閷嶒灢牧希O計的實驗裝置(注:氫氧化鈉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A]代表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判斷對錯)
(2)②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它是通過葉脈中的篩管運輸而來的.×(判斷對錯)
(3)我們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氣體是氧氣,是利用了它可以助燃的特性√(判斷對錯)
(4)實驗前將圖2所示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主要是為了阻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判斷對錯)
(5)脫色處理時,應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判斷對錯)
(6)清水漂洗后,分別向甲、乙、丙三片葉子滴加碘液,變成藍色的是甲葉未覆蓋鋁箔的部分和乙葉.×(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