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為了解市民“獲取新聞的最主要途徑”,某市記者開展了一次抽樣調查,要求被調查的市民必選且只能選一項.根據(jù)調查結果繪制了如圖尚不完整的扇形統(tǒng)計圖,其中將“手機上網”和“電腦上網”作為“獲取新聞的最主要途徑”的市民分別有600人和510人,并且扇形統(tǒng)計圖中,滿足.請根據(jù)所給信息,解答下列問題:

1)請計算扇形統(tǒng)計圖中“電腦上網”所在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shù);

2)求扇形統(tǒng)計圖中,的值;

3)若該市約有200萬人,請你估計其中將“手機上網”和“報紙”作為“獲取新聞的最主要途徑”的總人數(shù).

【答案】191.8°;(2m=14n=11;(388

【解析】

1)先求出抽查的總人數(shù),然后求出電腦上網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圓心角的度數(shù);

2)根據(jù)題意,列出關于m、n的方程組,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3)由總人數(shù)乘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答案.

解:(1 (),,

電腦上網所在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shù)為:

2)根據(jù)題意,得

,

解得: ;

3 (萬人),

∴總人數(shù)約有88萬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AB是⊙O的直徑,且AB6.C是⊙O上的一動點,連接AC,BC,在AC的延長線上取一點D,使得∠CBD=∠DAB,點GDB的中點,點EBG的中點,連接AEBC于點F.

(1)試判斷直線BD與⊙O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2)當∠CGB60°時,求的長;

(3)AECG時,連接GF,若AF4,求B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種說法:

如果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相等;

2020減去它的,再減去余下的,再減去余下的,再減去余下的,……,依此類推,直到最后減去余下的,最后的結果是1;

實驗的次數(shù)越多,頻率越靠近理論概率;

對于任何實數(shù)x、y,多項式的值不小于2.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拋物線經過點,與軸交于點,點是該拋物線上一點,且在第四象限內,連接

1)求拋物線的函數(shù)解析式,并寫出對稱軸;

2)當時,求點的坐標;

3)在(2)的條件下,如果點軸上一點,點是拋物線上一點,當以點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時,請直接寫出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商店購進一批單價為20元的T恤,經試銷發(fā)現(xiàn),每天銷售件數(shù)y(件)與銷售價格x(元/件)滿足如圖的一次函數(shù)關系.

1)求yx之間函數(shù)關系式(不要求寫出x取值范圍);

2)在不考慮積壓等因素情況下,銷售價格定為多少時,每天獲得利潤W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ABC中,AB=13,BC=12,點D,E分別是AB,BC的中點,連接DE,CD,如果DE=2.5,那么ACD的周長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AD=AB,BAD的平分線交BC于點E,DHAE于點H,連接BH并延長交CD于點F,連接DEBF于點O,下列結論:①∠AED=CED;OE=OD;BH=HF;BC﹣CF=2HE;AB=HF,其中正確的有(

A. 2 B. 3 C. 4 D.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AB=6,BC=ECD邊上一點,將△BCE沿BE折疊,點C的對應點為點F,連接AF,若,則CE=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中,AB=AC,CG⊥BABA的延長線于點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圖1所示的位置擺放,該三角尺的直角頂點為F,一條直角邊與AC邊在一條直線上,另一條直角邊恰好經過點B

1)在圖1中請你通過觀察、測量BFCG的長度,猜想并寫出BFCG滿足的數(shù)量關系,然后證明你的猜想;

2)當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圖2所示的位置時,一條直角邊仍與AC邊在同一直線上,另一條直角邊交BC邊于點D,過點DDE⊥BA于點E.此時請你通過觀察、測量DE、DFCG 的長度,猜想并寫出DEDFCG之間滿足的數(shù)量關系,然后證明你的猜想;

3)當三角尺在(2)的基礎上沿AC方向繼續(xù)平移到圖3所示的位置(點F在線段AC上,且點F與點C不重合)時,(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