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數學 > 題目詳情

【題目】已知一次函數yax+1的圖象經過點M2,3)、N(﹣3,b).

1)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并在圖中畫出函數圖象;

2)求直線MNx軸的交點坐標及MON的面積;

3)根據圖象直接寫出:當x取何值時,一次函數的值小于3

【答案】1yx+1;如圖見解析;(2)(-1,0);△MON的面積=;(3)當x2時,y3

【解析】

1)把M2,3)、N(﹣3,b)代入y=ax+1ab的方程組,解方程組求出a、b,從而得到一次函數解析式,然后利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畫一次函數圖象;

2)計算函數值為0時的自變量的值得到直線MNx軸的交點坐標,然后通過計算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之和得到△MON的面積;

3)結合函數圖象,利用x=2,y=3可確定滿足條件的x的范圍.

1)把M2,3)、N(﹣3,b)代入y=ax+1得:,解得:,∴一次函數解析式為y=x+1

如圖:

2)當y=0時,x+1=0,解得:x=1,∴直線MNx軸的交點坐標為(﹣1,0),∴△MON的面積1×21×3;

3)由圖像可知,當x2時,y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兩條射線AMBN,線段CD的兩個端點C、D分別在射線BN、AM上,且∠ABCD=108°.E是線段AD上一點(不與點A、D重合),且BD平分∠EBC

(1)求∠ABC的度數.

(2)請在圖中找出與∠ABC相等的角,并說明理由.

(3)若平行移動CD,且ADCD,則∠ADB與∠AEB的度數之比是否隨著CD位置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若變化,找出變化規(guī)律;若不變,求出這個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下列條件:①∠1=3,②∠2+4=180°,③∠4=5,④∠2=3,⑤∠6=2+3,能判斷直線l1l2的個數是(

A. 5B. 4C. 3D.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RtABC中,∠ACB90°,∠A30°,BC3cm,動點P從點A出發(fā),沿A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終點B運動;同時,動點Q從點B出發(fā)沿BC力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終點C運動,將PQC翻折,點P的對應點為R,設點Q運動的時間為t秒,若四邊形PCRQ為菱形,則t的值為( 。

A. B. 2C. 1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如圖,EF分別為矩形ABCD的邊ADBC上的點,AE=CF.求證:BE=D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ABC的三個頂點坐標分別為A(-2,1),B(-1,4),C(-3,2).

(1)以原點O為位似中心,相似比為12,在y軸的左側,畫出ABC放大后的圖形A1B1C1,并直接寫出C1點的坐標;

(2)若點D(a,b)在線段AB上,請直接寫出經過(1)的變化后點D的對應點D1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操作發(fā)現)

如圖 1,在邊長為 1 個單位長度的小正方形組成的網格中,ABC 的三個頂點均在格點上.現將ABC 繞點 A 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90°,點 B 的對應點為 B′,點 C 的對應點為 C′, 連接 BB′,如圖所示則∠AB′B

2)(解決問題)

如圖 2,在等邊ABC 內有一點 P,且 PA2,PB PC1,如果將BPC 繞點 B 順時針旋轉 60°得出ABP′,求∠BPC 的度數和 PP′的長;

3)(靈活運用)

如圖 3,將(2)題中在等邊ABC 內有一點 P 改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內有一點P”,且 BA=BC,PA6,BP4,PC2,求∠BPC 的度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所示, 其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個單位長度.

1)△ABC 關于原點 O 的中心對稱圖形為△A1B1C1,寫出點 A 的對應點 A1 的坐標

2)畫出將△ABC 繞點O 順時針旋轉 90°得到的△A2B2C2;

3)若 Pa,b)為△ABC 邊上一點,則在△A2B2C2 中,點 P 對應的點 Q 的坐標為

4)請直接寫出:以 A、B、C 為頂點的平行四邊形的第四個頂點 D 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將下面的說理過程和理由補充完整.

已知:如圖,ABCD,∠B=D,說明:BFDE.

解:ABCD.(已知)

∴∠A=C.( _______)

ABFCDE

∵∠B=D=90°,(已知)

∴∠A+AFB=90°

C+______=90°.(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又∵∠A=C(已證).

∴∠AFB=_________.(__________)

BFDE.(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