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今年假期,曉華同學隨爸媽由合肥到武漢外出旅游,兩地相距360km,早上09:30出發(fā),途中在服務(wù)區(qū)休息了30min,13:30到達武漢,她發(fā)現(xiàn)很多現(xiàn)象都與我們學過的物理有關(guān),并寫下一些相應(yīng)的旅行日記,你認為她的日記中描述不妥當?shù)氖牵?/span>

A. 全程的平均速度為90km/h

B. 媽媽坐在我的身邊不動,說明媽媽相對于我是靜止的

C. 汽車行駛中,路邊的樹木向后飛馳而去,這是因為我選擇了汽車為參照物

D. 有十分鐘時間,汽車速度儀表指示如圖,因此這段時間汽車一定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解析】解答:A. 由題意知,全程的時間t=13:309:30=4h,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v==90km/h,故A正確;B. 媽媽坐在我的身邊不動,媽媽與我之間沒有位置變化,說明媽媽相對于我是靜止的,故B正確;C. 汽車駛中,以汽車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木與我之間發(fā)生了位置變化,故路邊的樹木向后運動,故C正確;D. 有十分鐘時間,汽車速度儀表指示如圖乙,雖然速度的大小不變,但不一定是直線運動,所以不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時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壓力作用效杲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

猜想二: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有關(guān).

1)在探究“猜想一”的實驗中,將小桌放在海綿上,再在桌面上放一個砝碼,如圖所示,通過觀察_____,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這個實驗控制的變量是_____,由此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_____。

2)請你設(shè)計出探究“猜想二”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物體A隨傳送帶一起向右上方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所受重力與皮帶對物體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 若沒有摩擦力物體將不能被傳送

C. 此過程物體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D. 此過程物體的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實驗室常用的一種電表的表盤.它是表,當導線分別與標有“一”和“3”的接線柱相連時,電流表指針偏轉(zhuǎn)情況如圖所示.指針向左偏轉(zhuǎn)的原因是;為了增大指針的偏轉(zhuǎn)角度從而減小讀數(shù)誤差,應(yīng)選用的量程為A;改正錯誤之后,再次測量,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A.(其他因素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滾擺從圖的位置1靜止釋放,下降經(jīng)過位置2,繼續(xù)下降,再上升到達最高點3,這三個位置:滾擺重力勢能最大的是______、動能為零的是______、機械能最大的是______。(填寫位置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并開始計時,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算出小車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圖中AB段的距離SAB=_____cm,則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2)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的平均速度vAB會偏_____。

(3)vBC_____v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王小聰同學的家住在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示范村里,他父親年前拉回了一套液化石油氣灶具.液化石油氣熱值為3.5×107J/kg,燃燒放出的熱量只有60%被水吸收.
(1)將質(zhì)量為5kg,初溫為20℃的水加熱到100℃,水吸熱多少J?
(2)需燃燒液化石油氣多少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了電學的一些知識后,激發(fā)了某小組同學對“水果電池”的研究興趣,他們找來了梨、檸檬等水果,將銅片、鋅片插入水果一定深度分別作為正、負極,制成了“水果電池”,用數(shù)字電壓表測量“水果電池”正、負極之間的電壓,又將多個水果串聯(lián)起來測量電壓,如圖 所示.根據(jù)圖中信息,請你提出一個可探究的科學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輕質(zhì)彈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放一小球(不連接),如圖所示,向容器中緩慢倒入水,使小球完全浸沒且靜止在水中,此時小球可能受( )

A. 重力、浮力、彈力和壓力 B. 重力、浮力和拉力

C. 重力、浮力和彈力 D. 重力和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