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jù)圖形判斷物體的振幅、頻率和形狀,根據(jù)振幅、頻率和形狀比較它們的音調、響度和音色:
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比較相同時間內物體振動的次數(shù)可以比較頻率大小,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同一樂器發(fā)出聲音的音調、響度可以不同,但其波形的形狀相似,說明音色相同.
(2)減弱噪聲有三種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而題目要求的是在聲源處減弱,聲源就是振動發(fā)聲的物體.
解答 解:讀圖可知,a和b的波形形狀相似,說明聲音的品質相同、音色相同,是同一樂器發(fā)出的;
比較可知,圖a的聲波在相同時間內振動的頻率最大,所以音調最高;
噪聲的特點是發(fā)聲體振動沒有規(guī)律,波形雜亂,因此,圖中d是噪聲.
禁止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故答案為:a、b;a;d;聲源處.
點評 通過物體振動的波形圖,判斷物體振動頻率的大小,判斷物體的振幅,從而判斷音調和響度,考查學生對圖象的識別能力.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四川省廣元市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 B. 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C. 物體溫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D. 物體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7屆山東省業(yè)水平模擬試卷(一)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雙選題
如圖所示,浸在水中的A物體的質量為3kg,B物體的質量為2kg,且整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自身重力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0N
B. 物體A浸在水中的體積為500cm3
C. 物體A處于平衡狀態(tài)
D. 物體B受到的重力和B對繩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8.8 cm | B. | 18.83 cm | C. | 18.84 cm | D. | 18.837 5 c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白鹿溫泉---泉水清澈見底 | B. | 大佛寺---寺內暮鼓晨鐘 | ||
C. | 趙縣---梨花飄香 | D. | 植物園---處處郁郁蔥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