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花開慢城芳名遠,春到高淳美無邊.陽春三月,慢城油菜花盛開,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
(1)游客漫步在花海中,穿行于河道間,田埂上“香氣襲人知晝暖”,這是因為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有關.
(2)蜜蜂在花叢中飛舞,以蜜蜂為參照物,花是運動的(選填“運動”或“靜止”).
(3)游客拍攝照片的照相機鏡頭可用來矯正遠(填“近”或“遠”)視眼.

分析 解答此題從以下知識點入手:
①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②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會有所不同;
③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U>2f,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凸透鏡能夠使光線會聚.遠視眼是像成在了視網(wǎng)膜的后方,遠視要用凸透鏡來矯正..

解答 解:①漫山遍野的菜花散發(fā)出陣陣清香,是菜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運動到空氣中被人們聞到了香味,這種現(xiàn)象叫擴散現(xiàn)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所以天氣晴暖,香氣更濃.
②以蜜蜂為參照物,花相對于蜜蜂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所以花是運動的;
③照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利用了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遠視眼成因:眼球晶狀體的曲度過小,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造成遠視眼.遠視矯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鏡..
故答案為:溫度;運動;遠.

點評 此題考查參照物的選擇、擴散現(xiàn)象和眼睛的矯正,由于分子的體積很小,分子的運動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過氣味、顏色的變化來體現(xià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如圖所示將一個小電動機接在電路中工作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3V,電流表示數(shù)為0.5A,該電動機在10s時間內(nèi)把質量m=0.4kg的物體提升3m,(g取10N/kg)請計算:
(1)這段時間內(nèi)電動機消耗的電能;
(2)這段時間內(nèi)電動機對物體所做的功;
(3)電動機線圈的電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磁感線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磁感線是磁場中真實存在的一些曲線,還可以通過實驗來模擬
B.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N極出來,回到磁體的S極
C.磁感線上某一點的切線方向與放在該點的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D.磁感線分布越密的地方,其磁場越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1.如圖所示,請在相應位置標出螺線管的N極和磁感線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如圖甲,在“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實驗中,將a、b兩種不同的液體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內(nèi),用相同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加熱過程中,可認為沒有熱量損失.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并繪制出如圖乙的圖象.

(1)實驗時,選用初溫和質量均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
(2)加熱10min,a吸收的熱量等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吸收的熱量,a液體的沸點是70℃.
(3)若b液體的比熱容為4.2×103J/(kg•℃),則a液體比熱容為2.1×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嚴寒冬季,我國北方哨兵腳上穿有電熱靴.一只靴內(nèi)加熱電路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S2為三檔旋鈕開關(金屬片M可分別撥至a、b、c處),電阻絲R1、R2規(guī)格相同且阻值不變,b為電阻絲R1的中點.這只電熱靴的低溫檔為6W,則其中溫檔的功率為8W和高溫檔電功率為1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論衡》中記載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現(xiàn)把一物體的A端靠近司南之柢,發(fā)現(xiàn)它們互相吸引,如圖所示.則下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司南一定具有磁性B.司南之“柢”就是其南極
C.物體的A端一定是北極D.司南周圍一定存在磁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甲、乙、丙三個相同的杯子中裝有部分水,里面各自放著質量相同的實心銅塊、鐵塊、鋁塊(ρ>ρ>ρ),且都浸沒在水中,此時三個杯子的水面恰好相平,則水的質量最少的杯子是( 。
A.甲杯B.乙杯C.丙杯D.一樣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透過厚玻璃看壓在其下面的硬幣,發(fā)現(xiàn)硬幣的位置比實際的位置高(填“高”或“低”),這是由于折射現(xiàn)象造成的,我們所看到的是硬幣的虛像(填“實”或“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