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熱愛物理的小李和小楊同學(xué)利用家里的電子秤、玻璃杯、木塊、水、醬油、牙簽等器材,進(jìn)行了“浮力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探究.已知水的密度為1.0×103kg/m3.他們利用調(diào)好的電子秤進(jìn)行了以下操作:
①燒杯中裝適量水,用電子秤稱出燒杯和水的質(zhì)量,如圖A
②將木塊放入燒杯中,稱出木塊漂浮在水中時燒杯的總質(zhì)量,如圖B
③用牙簽逐漸把木塊壓入水中直至浸沒(木塊沒有接觸燒杯壁和底),分別記下木塊在不同位置時電子秤的讀數(shù),如圖C、D、E.

(1)比較分析實驗步驟A、B、C、D、E中電子秤的讀數(shù),說明:浸在水中的木塊所受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
(2)小李發(fā)現(xiàn):據(jù)步驟A、B可測出木塊質(zhì)量為40g;根據(jù)A和E的操作,可計算出木塊所受到的浮力為0.9N,體積為90cm3,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木塊的密度.愛思考的小楊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認(rèn)為軟木塊浸入水中后會吸水,所以小李測得的木塊密度應(yīng)該比真實值偏大(選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3)為了減小誤差,聰明的小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將E步驟中木塊取出用毛巾擦干水后放電子秤上再次稱量了一次,如圖中F,很快就計算出木塊密度為0.625g/cm3
(4)將杯中的水換成適量的醬油如圖G所示,再把吸滿了水的木塊壓入醬油并浸沒于醬油中,如圖H所示,對比實驗步驟A、E和G、H中電子秤的讀數(shù)可知,木塊受的浮力還與排開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聰明的兩位同學(xué)繼續(xù)討論,根據(jù)相關(guān)實驗步驟可知醬油的密度為1.1g/cm3,F(xiàn)4=0.59N.

分析 (1)運用控制變量法,找出不變的量和變化的量,確定浮力大小與變化量之間的關(guān)系;
(2)將燒杯、水、木塊視為一個整體,mB-mA即為木塊的質(zhì)量(mB表示圖B中電子秤的示數(shù),以下類似),mE-mA為木塊被壓浸沒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由此求出木塊的體積;
考慮木塊的吸水性(不考慮木塊吸水膨脹),在圖E實驗時,測出的質(zhì)量偏小,故求出的物體體積偏小,測出的木塊密度偏大;
按上面的分析,求出吸水木塊的體積,根據(jù)圖F中吸水木塊的質(zhì)量即可求密度;
(3)根據(jù)圖E、H,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都等于木塊自身的體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列方程求醬油的密度;根據(jù)力的平衡,求把木塊壓沒入醬油中的壓力大小.

解答 解:(1)電子秤增加的質(zhì)量等于木塊被壓浸入水中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比較分析實驗步驟A、B、C、D、E中電子秤的讀數(shù),從B-D讀數(shù)越來越大,D、E示數(shù)不變,故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排開液體的密度不變的情況下,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
(2)將燒杯、水、木塊視為一個整體,木塊的質(zhì)量m=mB-mA=140g-100g=40g;
在圖A實驗中,燒杯和水對電子秤的壓力FA=mAg=G+G…①,用牙簽將木塊壓入水中浸沒時(圖E中),電子秤受到的壓力FE,除包含G+G+G外,還受到除這個整體外的一個壓力F壓水的作用,
故FE=mEg=G+G+G+F壓水,而根據(jù)力的平衡,此時木塊(浸沒)受到的浮力
F=G+F壓水,故FE=mEg=G+G+F…②,
②-①得:FE-FA=F,即(mE-mA)g=ρgV=(0.19kg-0.1kg)×10N/kg=0.9N,(mE-mA)=ρV,即圖E、A相比電子秤增加的質(zhì)量等于木塊被壓浸沒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故木塊的體積V=$\frac{{m}_{E}-{m}_{A}}{{ρ}_{水}}$=$\frac{190g-100g}{1g/c{m}^{3}}$=90cm3;
考慮木塊的吸水性,木塊吸水后浸沒時排開水的質(zhì)量保持不變,而玻璃杯及水的總質(zhì)量減小,所以,E圖中電子秤的示數(shù)偏小,故求出的木塊的體積偏大;而根據(jù)圖A、E求出的木塊的質(zhì)量不受影響,根據(jù)ρ=$\frac{m}{V}$,小李測得的木塊密度應(yīng)該比真實值偏大;
(3)由圖F知,吸水木塊的質(zhì)量為m′=50g,木塊從杯中吸水50g-40g=10g,所以,
V=$\frac{{m}_{E}-{m}_{A}-{m}_{吸}}{{ρ}_{水}}$=$\frac{190g-100g-10g}{1g/c{m}^{3}}$=80cm3,
木塊的密度ρ′=$\frac{m}{{{V}^{′}}_{木}}$=$\frac{50g}{80c{m}^{3}}$=0.625g/cm3;
(4)對比步驟A、E和G、H電子秤的讀數(shù),木塊在圖E中受到的浮力FE=(mE-mA)g=90×10-3×10N=0.9N,在圖H中木塊受到的浮力FH=(mH-mF)g=(205-106)×10-3×10N=0.99N,因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所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木塊受到的浮力還與排開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

(3)在圖E、H 中,因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V=$\frac{{F}_{E}}{{ρ}_{水}g}$=$\frac{{F}_{H}}{{ρ}_{油}g}$
醬油的密度ρ=$\frac{{F}_{H}}{{F}_{E}}$×ρ=$\frac{0.99N}{0.9N}$×1g/cm3=1.1g/cm3;
根據(jù)力的平衡,G+F壓油=FH,在步驟G把木塊壓沒入醬油中需要的壓力
F壓油=FH-G=0.99N-40×10-3kg×10N/kg=0.59N.
故答案為:(1)排開液體的體積;  (2)40、0.9、90、偏大;  (3)0.625;(4)液體的密度、1.1、0.59.

點評 本題重點考查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力的平衡、控制變量法和對測量結(jié)果的評估能力,以及嘗試改進(jìn)實驗方案的能力,此題綜合性強(qiáng),難度大.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甲是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為F1;乙是在木塊上放一砝碼,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拉力為F1;丙是把木塊放在毛巾上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拉力為F3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三個圖中,木塊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木塊在水平方向都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作用,它們的關(guān)系是一對平衡力(選填“一對平衡力”或“一對相互作用力”).
(2)比較甲、乙兩圖,你認(rèn)為F1<F2(選填“>”、“<”或“=”,下同),也可以得出甲、乙兩圖中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分別記為f1、f2) f1<f2,由此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比較甲、丙兩圖,你認(rèn)為F1>F3,由此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在此基礎(chǔ)上小明又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會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guān)?請你利用圖中已有器材驗證小明的猜想.你的做法是:利用甲(或乙或丙)圖的器材,用彈簧測力計分別以不同的速度勻速直線拉動木塊,觀察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在一根表面涂蠟的細(xì)木棍的一端繞著適量的鐵絲,把它放到甲乙丙三種密度不同的液體中,木棍浸入液體里的情況如圖所示,則木棍在三種液體里受到的浮力F=F=F;三種液體密度ρ>ρ>ρ(選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事例中,屬于運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A.
檢查項框是否掛正
B.
用力拉彈簧
C.
往墻上敲釘子
D.
往前推桌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下列關(guān)于光學(xué)現(xiàn)象的描述或解釋中,正確的是(  )
A.
圖中,物體通過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虛像
B.
圖中,水中的筆變“彎”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圖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線雜亂無章,說明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圖中,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把質(zhì)量相等,體積不同的兩個球,放入液體中靜止時,大球漂浮,小球懸。魞汕蛩艿母×Ψ謩e為F 和F ,則( 。
A.>F B.<F 
C.=F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刀刃磨得很鋒利,是減小受力面積,從而增大壓強(qiáng),切菜才快.馬路上來往的車輛中,載重汽車的輪胎多而且寬,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從而減小壓強(qiáng),一輛汽車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約為1.8×105Pa,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平方米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8×10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家庭電路中,導(dǎo)線相互連接處往往比別處更容易發(fā)熱,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災(zāi),請利用相關(guān)物理知識分析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物體作用在杠桿上促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叫做動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叫做阻力,因此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方向必須相反,杠桿才有可能平衡.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作力臂.力臂不一定(選填“一定”或“不一定”)在杠桿上,力的作用點一定在杠桿上(選填“一定”或“不一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