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彈簧測力計兩次拉動重為G的物體豎直向上運動,兩次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運動相同時間,第1次通過的路程一定大于第2次通過的路程,其對應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分別為F1、F2,動能分別為E1、E2,則F1等于F2,E1大于E2(均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分析 由s-t圖象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比較出兩者的速度大;對物體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求出兩次拉力的大小,再比較F1、F2的大小關系.

解答 解:
(1)由圖象可知,物體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說明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由圖知,運動相同時間,第1次的路程s1大于第2次的路程s2;
(2)物體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的拉力F,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
由力的平衡條件得:F1=G,F(xiàn)2=G,
所以F1=F2,即:第一次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第二次測力計的示數(shù);
(3)由圖知,運動相同時間,第1次的路程s1大于第2次的路程s2,由速度公式可知,v1大于v2,物體質量不變,速度大的動能大,故E1大于E2
故答案為:大于;等于;大于.

點評 對物體正確受力分析、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是解題的基礎;從s-t圖象獲取信息,判斷出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12.根據(jù)圖中的入射光線畫出相應的折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是一個能吹出冷、熱風的電吹風簡化電路圖,圖中A是吹風機,B是電熱絲,則下列對電吹風的使用分析正確的是( 。
A.只閉合開關S1,電吹風吹出冷風
B.只閉合開關S2,電吹風吹出熱風
C.同時閉合開關S1、S2,電吹風吹出熱風
D.同時閉合開關S1、S2,電吹風吹出冷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根據(jù)圖中小磁針的指向,下列關于電磁鐵極性和電源正負極的判斷正確的是( 。
A.a 端是N極,c 端是負極B.a 端是N極,c 端是正極
C.a 端是S極,c 端是負極D.a 端是S極,c 端是正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小明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中為了計時更準確,應使斜面的坡度較小 (選填“大”或“小”).小車沿斜面從頂端滑到底端,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如圖所示,則小車從頂端到達底端所用時間是3s,小車的平均速度為0.0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如果杠桿右側的平衡螺母己調至最左端,杠桿右端仍下沉,此時應將杠桿左側的平衡螺母向左調節(jié)(選填“左”或“右”).
(2)如圖13甲所示,杠桿調節(jié)平衡后,小紅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他這樣得出的結論不合理(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因為沒有多次測量,結論具有偶然性.
(3)如圖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豎直向下拉,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大(選填“變大”、“變小”、“不變”),其原因是拉力力臂變短.
(4)實驗結束后,小紅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桿自重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在課外科技實踐活動中,某物理興趣小組看到市場上使用的電子秤,原理如圖所示,R0為定值電阻,R為滑動變阻器,電源電壓不變,閉合開關S,當物體放在秤盤上時,滑片下移.現(xiàn)在秤盤上增加重物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示數(shù)不變,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B.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C.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D.電流表示數(shù)不變,電壓表與電流表示數(shù)之比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1.(1)如圖1所示為小紅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她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與尺面垂直.再取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分別豎直置于玻璃板兩側的刻度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和調整.用此實驗研究:①像與物到平面鏡距離的關系; ②像與物大小的關系;③平面鏡成的是虛像還是實像.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好處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實驗時小紅在玻璃板的左側觀察(選填“左”或“右”).選用刻度尺的作用是為了便于比較① (選填“①”、“②”或“③”).

(2)如圖2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其中物質甲是晶體,在第6min時,這種晶體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如圖所示,電源電壓不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某兩點間移動時,電流表示數(shù)從1A變化到2A,此時滑動變阻器R的電功率從9W變化到12W,則R1的電阻值是3Ω,電源電壓為12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