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汽車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發(fā)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況時不能立即停車.研究發(fā)現(xiàn),司機從看到情況到踩剎車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反應時間.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要保持原來的速度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從踩剎車到車停止,汽車還要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如圖所示.

如表是一個機警的司機駕駛一輛保養(yǎng)得很好的汽車,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時,測得的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
原行駛速度V(km/h)反應距離S(m)制動距離S(M)
601120
801534
1001954
(1)由這個測試可見,行駛速度是影響汽車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
(2)如果汽車在制動距離內(nèi)的平均速度按踩下剎車時汽車速度的$\frac{1}{2}$計算,根據(jù)如表數(shù)據(jù),算出該司機在行駛速度為100km/h時.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下共經(jīng)歷多長時間?
(3)請你寫一條交通安全警示語:嚴禁超速行駛.

分析 (1)分析表中測試的制動距離和對應的行駛速度,找到制動距離和行駛速度的關系;
(2)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仍以原行駛速度行駛,根據(jù)公式v=$\frac{s}{t}$將反應距離和原行駛速度代入即可求出駕駛員的反應時間,但要注意行駛速度的單位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3)嚴謹超速行駛,遵守交通規(guī)則.

解答 解:(1)從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三次測試中,隨著行駛速度的增大,剎車距離隨著增大,所以影響制動距離的主要因素是行駛速度;
(2)第一組數(shù)據(jù)s1=19m   v1=100km/h=27.78m/s,則由v=$\frac{s}{t}$得:
反應時間t1=$\frac{{s}_{1}}{{v}_{1}}$=$\frac{19m}{27.78m/s}$=0.68s;
汽車在制動距離內(nèi)的平均速度v2=$\frac{1}{2}$v1=$\frac{1}{2}$×27.78m/s=13.89m/s:
制動時間t2=$\frac{{s}_{2}}{{v}_{2}}$=$\frac{54m}{13.89m/s}$≈3.89s;
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下共經(jīng)歷時間是t=t1+t2=0.68s+3.89s=4.57s;
(3)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嚴禁超速行駛,遵守交通規(guī)則.
故答案為:(1)行駛速度;(2)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下共經(jīng)歷時間是4.57s;(3)嚴禁超速行駛.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的能力,要注意剎車距離等于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之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1是“研究物體速度變化和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請你完成以下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小車在斜面上自由地下滑,它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呢?
(2)猜想與假設:
①全程的速度一樣;
②上半程的速度比下半程的速度快;
③下半程的速度比上半程的速度快.
(3)制定方案:分別測量出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距離,再測量出小車通過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時間,最后計算出速度.
(4)實驗和收集證據(jù):
實驗器材:斜面、小車、鐘表、刻度尺、金屬板.
實驗步驟:①用刻度尺測出測出上半程S1、下半程S2和全程S;
②讓小車從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上半程處用金屬板擋住小車,測出小車在上半程的時間t1.再次讓小車從斜面上自由下滑,在斜面末端處用金屬板擋住小車,測出小車在全程的時間t.
③計算出下半程的時間t2,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速度υ1、υ2、υ.
④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并填寫下表數(shù)據(jù))
被測內(nèi)容時間(s)距離(m)平均速度(m/s)
上半程0.4
下半程
全程50.8
(注:圖2中鐘表的分度值為1s)
(5)分析與論證:①在相同的路程上所用的時間不相等,中點處的速度小于終點處的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②小車在下滑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甲乙兩人利用回聲測量河岸到峭壁的距離,乙站在岸邊,甲站在距峭壁較遠處,甲乙連線與峭壁垂直,甲乙相距50m,現(xiàn)甲放一槍,乙測出兩次槍聲的時間差是5s,求河岸到峭壁的距離.(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經(jīng)常提到的像:①電影銀幕上的像,②放大鏡中的像,③投影儀上的像,④平面鏡成像,其中是實像的有①③,因反射成像的有④,成正立的像的有②④.〔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寧靜、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平面鏡,橋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湖面上橋的虛像(選填“實”或“虛”).如果湖水深10m,小鳥在距湖面16m的空中飛翔,它在湖中成的像距離該鳥3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下列關于聲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噪聲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B.一切正在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C.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D.聲波能夠傳遞信息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一個容器的質(zhì)量是0.2千克,裝滿水時總質(zhì)量是0.7千克,裝滿某種液體時總質(zhì)量是0.6千克,求:
(1)這個容器的容積;
(2)此種液體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在“研究氣泡的速度”實驗中,小瑞同學從某一位置開始用停表計時,每2s在玻璃管上用記號筆記錄小氣泡的位置,最后用米尺測量并計算氣泡在每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速度.
①請你幫小瑞同學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
②用圖象記錄數(shù)據(jù),易于直觀了解物理過程,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下圖是小瑞同學所做的圖象.
A、在圖中的直角坐標系中,描述氣泡位置的每個點的高度表示氣泡相對于起始時刻通過的路程;
B、如果圖象是一條直線,表示氣泡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小禮同學也做了該實驗,但小禮同學的做法是:在管中每隔20cm做一標記,然后記錄下通過每段路程所用的時間.請你評價兩人的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學校是同學們在校期間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以下為學校內(nèi)有關數(shù)據(jù),其中較為符合實際的是(  )
A.教室內(nèi)空氣的質(zhì)量約為200kg
B.一位同學在操場上散步的速度約為5m/s
C.使用的課桌的高度約為8cm
D.同學們的密度大約是2.7×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