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目前人類已經(jīng)大規(guī)模應用核聚變的方式發(fā)電
B.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chuàng)生,但可以轉化或轉移
C.α射線是帶負電的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核流
D.地球上90%能量來自太陽內(nèi)部氫原子核的裂變

分析 (1)核電站是利用核裂變來發(fā)電;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chǎn)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在轉移和轉化過程中,能的總量保持球上90%能量來自太陽內(nèi)部氫原子核的裂變不變;
(3)α射線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的原子核在發(fā)生衰變時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結合在一起而從原子核中釋放出來;
(4)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nèi)部的核聚變.

解答 解:
A、目前人類已建立的核電站,利用核裂變發(fā)電,故A錯誤;
B、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chuàng)生,但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故B正確;
C、α射線是帶正電的高速運動的氦原子流、高速的氦原子核流,故C錯誤;
D、地球上90%能量來自太陽內(nèi)部氫原子核的聚變,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核裂變的應用、能量守恒定律、α射線的特點及太陽能的來源,知識點較多,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將塑料包裝袋撕成甲、乙兩束細絲后,分別在上端打結,然后用干燥的絲綢或毛皮順著細絲向下捋幾下,做成如圖情形.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束中的各細絲帶的不是同一種電荷
B.甲、乙兩束的細絲帶的不是同一種電荷
C.甲束細絲用絲綢捋過,乙束細絲用毛皮捋過
D.甲、乙兩束細絲都用絲綢或都用毛皮捋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小亮同學用到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低,右端高,如圖甲所示,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桿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測量力臂.
(2)如圖乙,他進行了正確的實驗操作,得到的數(shù)據(jù)為F1=4N、L1=30cm、F2=6N和L2=20cm,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小亮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你認為他的結論是否可靠?不可靠;理由是只有一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3)完成實驗后,小亮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測量杠桿的質量.
①將杠桿的B位置掛在支架上,在B的右側掛質量為m的鉤碼,左右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丙).
②用刻度尺測出此時鉤碼懸掛位置E到B的距離L1和O到B的距離L2;
③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計算出杠桿的質量m=$\frac{m{L}_{1}}{{L}_{2}}$(用題目中所給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6.如圖所示,質量為0.5kg的小球靜止在墻角,已知墻與地面光滑,地面水平,墻面豎直,球與墻面相互接觸,請畫出小球受力情況的示意圖,并標示出必要的數(shù)據(jù).(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小金買了一個磁懸浮玩具,其中上面的玩偶部分用磁鐵做成,如圖.為了使玩偶懸得更高,哪種調節(jié)方式可以做到( 。
A.電源正負極方向對換B.鐵芯改成質量更大的銅芯
C.可變電阻的滑片向下移動D.增加環(huán)繞軟鐵的線圈匝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用一定質量的橡皮泥捏成“小船”,浮在水盆中,將硬幣一個個放入“小船”.若想使“小船”裝更多的同種硬幣而不下沉,你的方法是把船的空心部分做的更大(或在水中加鹽等);若船底出現(xiàn)了一個小洞,“小船”因大量的水從小洞涌進而慢慢沉沒,并沉到水底,那么,“小船”從船底進水開始直到沉到水底的過程中,浮力大小的變化情況是先變大后不變,理由是小船從船底進水開始到小船全部浸沒之前處于漂浮狀態(tài),浮力等于其重力,隨著水的增多,重力不斷變大,故所受浮力不斷變大;
小船全部浸沒后到沉到水底的過程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小船的體積,小船的體積不變,排開水的體積不再變化,水的密度一定,根據(jù)FgV可知,所受浮力不再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在學習太陽的運動時,我們研究過一天內(nèi)竿影的變化,我們在操場上豎立一根竹竿,地面上竿影是這根竹竿在太陽光下的投影,實驗如圖所示.
(1)竿影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2)對于寧波而言,太陽始終不能直射,總是位于偏南方向.你能否利用竿影變化的活動,來確定我們本地區(qū)的正東方向?寫出你的想法(結合畫圖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甲所示,一小木塊漂浮在90℃下一定量的飽和蔗糖溶液中,此時小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為V排,將裝置放置在室溫20℃的房間里,若此過程中木塊始終處于漂浮狀態(tài).請在圖乙中畫出小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并進行分析說明.(溫馨提示:1.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的濃度有關,蔗糖溶液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大而增大 2.蔗糖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某校學生在實驗室驗證奧斯特實驗,當水平導線中通有如圖所示的電流時,S極將偏向紙外,這是因為通電導體周圍的磁場對小磁針產(chǎn)生力的作用;要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應使通電導線沿南北(選填“東西”或“南北”)方向放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