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為了將重為600N的物體運送到6m高的樓頂上,某工人搭述了如圖所示的斜面,斜面長 12m、高6m,工人沿斜面方向施加400N的拉力勻速將重物成功運送到樓頂.該過程中物體所受斜面的摩擦力為100N.

分析 人做的有用功是將物體沿斜面推上樓頂,即將物體升高了h,故有用功為人克服重力做功,由W=Gh求解;人做的總功為人的推力做功,由W=Fs求解;人做的額外功是人克服摩擦力做功,等于總功減去額外功,再利用W=fs求摩擦力.

解答 解:工人所做的有用功:W=Gh=600N×6m=3600J;
工人所做的總功:W=Fs=400N×12m=4800J;
工人所做的額外功:W=W-W=4800J-3600J=1200J;
物體所受斜面的摩擦力:f=$\frac{{W}_{額}}{s}$=$\frac{1200J}{12m}$=100N.
故答案為:100.

點評 本題考查了使用斜面時有用功、總功、額外功的計算方法,理解他們的工作原理是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1)實驗時,讓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自由滑下,以使小車每次剛滑到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2)由于具有慣性,小車在水平軌道上繼續(xù)滑行一段距離,小車在水平軌道做減速運動是因為受到阻力.
(3)實驗直接得出結論: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車運動的路程越短(越長/越短).
(4)牛頓是在上述實驗結論的基礎上,利用推理(控制變量/推理)和歸納燈方法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攔河大壩下面修得很寬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
B.汽車急剎車時,乘客的身體會向后傾
C.使用高壓鍋是為了增大鍋內氣壓使水的沸點降低
D.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如圖甲所示,滑輪組在豎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將重為105N的物體勻速提起,在5s時間內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3m.圖乙是滑輪組工作時的拉力F與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的關系圖.
(1)計算物體上升的速度.
(2)圖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的物理量是功,并列式計算出該物理量.
(3)計算滑輪組提升該重物時的機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作圖題

6.小明將一實心鐵球放入水中后放手(如圖),請畫出此時鐵球受力的示意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在“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時,小敏同學從家中帶來了一些物品,其中有①小鐵釘、②軟木塞、③蠟燭、④蘋果、⑤塑料塊、⑥小石塊.
(1)請你猜想:以上物體浸沒在水中后可能會下沉的是①⑥(只填序號),你的猜想主要是依據(jù)物體的密度(選填“體積”“質量”和“密度”).
(2)設計的實驗方案之一如圖所示,取一帶蓋的玻璃瓶裝滿水時重G1,放入水中(如圖甲)松手后瓶子沉入水底;將瓶內水倒去一部分,當瓶和水重為G2時,放入水中松手后它懸浮于水中(如圖乙);再將瓶中水倒空,瓶重為G3,放入水中松手后,瓶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如圖丙),則:

①甲圖中,因為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所以玻璃瓶沉入水底;
②乙圖中,因為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所以玻璃瓶懸浮水中;
③丙圖中,因為瓶浸沒在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所以玻璃瓶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
(3)對比乙圖和丙圖,不同點是他們排開水的體積不相等,相同點是物體所受浮力都等于其自身重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在銀河系、宇宙、太陽系中尺度最大的是宇宙.組成原子的質子、中子、電子中帶負電的粒子是電子,它是由英國科學家湯姆生(填人名)最早發(fā)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有關地震及救援物理知識說法錯誤的是( 。
A.地震導致房屋倒塌,山體塌方等這些都是力的作用效果
B.救災飛機在一定高度勻速飛行,空投過程中它的機械能將不變
C.由于慣性,向災區(qū)目標空投人員和物質時必須提前投放,才能準確到達目標
D.救援直升飛機升空時螺旋槳轉動導致空氣流動,飛機上面壓強小,下面壓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有下列現(xiàn)象、實驗或實例:(1)托里拆利實驗;(2)人們用語言交談;(3)抽水機抽水;(4)用天平秤質量;(5)水往低處流;(6)馬德堡半球實驗;(7)氫氣球升空;(8)塑料吸盤的掛鉤運動;(9)船閘;(10)航空跳傘.如果地球周圍沒有大氣層,以上現(xiàn)象、實驗或實例不再發(fā)生的是( 。
A.(1)(2)(3)(6)(7)(8)(10)B.(2)(4)(5)(7)(8)(10)C.(1)(2)(3)(5)(6)(7)(10)D.(1)(2)(3)(4)(5)(6)(7)(8)(9)(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