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43667  43675  43681  43685  43691  43693  43697  43703  43705  43711  43717  43721  43723  43727  43733  43735  43741  43745  43747  43751  43753  43757  43759  43761  43762  43763  43765  43766  43767  43769  43771  43775  43777  43781  43783  43787  43793  43795  43801  43805  43807  43811  43817  43823  43825  43831  43835  43837  43843  43847  43853  43861  109140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列行為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是

[  ]

A.使用綠色的塑料袋

B.講究衛(wèi)生,使用方便筷

C.推廣使用無磷洗滌劑

D.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圖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據(jù)此回答(1)~(3)題。

(1)圖中可能有瀑布景觀的地點是

[??]

A.①
B.①②③
C.③④
D.④

(2)該地區(qū)最可能出現(xiàn)的地質(zhì)災害是

[??]

A.火山噴發(fā)
B.高原凍土
C.地震
D.沙塵暴

(3)在圖中適當?shù)牡攸c筑壩攔水后,可能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是

[??]

A.庫區(qū)周圍氣候變干
B.水生生物受到影響
C.安置移民費用高昂
D.水能資源遭到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讀“云南路南石林地區(qū)不同植被下土層空氣中濃度示意圖”,完成(1)~(2)題。

(1)如果水分條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區(qū)中土層最易被溶蝕的是

[   ]

A.無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樹林
D.天然草坡

(2)如果當?shù)刂脖辉獾狡茐,可能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環(huán)境問題或自然災害,但不會引起

[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
D.土壤鹽堿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下列各圖中,正確表示引發(fā)泥石流因子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2005·廣東)自然災害會給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重大損失,要深入開展對自然災害的研究,有效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據(jù)此回答下列兩題。

(1)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臺風,當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E,118°E)時,廣東沿海地區(qū)主要吹

[   ]

A.北風

B.西風

C.東北風

D.西南風

(2)廣東沿海地區(qū)海水養(yǎng)殖面臨的主要災害是

[   ]

①熱帶氣旋(臺風)、诤薄、巯坛薄、艹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西藏拉魯濕地,是世界稀有的、國內(nèi)最大的城市濕地。它位于拉薩市的西北角,總面積6.2平方千米,為典型的青藏高原濕地。該濕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澤草甸,覆蓋率達95%以上。據(jù)此回答(1)~(2)題。

(1)拉魯濕地的作用表現(xiàn)在

[   ]

①是拉薩市氧氣的主要補給源、谠黾永_市區(qū)的空氣濕度和溫度、畚娇諝庵械膲m埃,吸收有毒氣體,是拉薩市的空氣凈化器、苡蟹浅4蟮男詈槟芰,可有效消除拉薩市區(qū)北部的山洪威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拉魯濕地的發(fā)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

A.通過濕地建設(shè)和草種改良,合理發(fā)展畜牧業(yè)

B.利用濕地的大面積水域發(fā)展水產(chǎn)業(yè)

C.利用其獨特的高原天然濕地風貌和動植物種類,發(fā)展旅游業(yè)

D.利用濕地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拉薩市的廣闊市場,建立蔬菜、瓜果生產(chǎn)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自然災害的種類

[   ]

A.越來越多
B.保持不變
C.越來越少
D.很難說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在農(nóng)業(yè)社會,影響人類活動的自然災害主要有

[   ]

A.寒潮和干旱

B.風暴潮和臺風

C.地震和海冰

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在同一次災害中,能“縮小”災情的行為是

[   ]

A.遷入自然災害的高風險區(qū)

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的活火山附近種田居住

C.加強對災情的監(jiān)測

D.盡快恢復災區(qū)的生產(chǎn)、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013

2004年7月10日北京暴雨,7月12日上海暴雨、大風,給城市交通和公共管理帶來了一次“突發(fā)性考驗”,“城市病”凸顯。據(jù)此完成(1)~(3)題。

(1)一般而言,城市降水和頻率高于郊區(qū),這是由于

[   ]

A.城市處于環(huán)流的高壓區(qū)

B.城市處于城市環(huán)流的低壓區(qū)

C.城市建筑物使暖濕氣流長期滯留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2)城市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但城市化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結(jié)合下面城市化前后的水文過程示意圖,下面對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徑流變化曲線

B.城市化后的地下徑流量變化大

C.城市化后的地表徑流量減少

D.城市化后的蒸發(fā)量減少

(3)為了減少城市洪水的頻率,應采取的措施是

[   ]

A.架設(shè)高架橋,增高道路的路基

B.對樓房建筑進行加固,減少易損性

C.開辟綠地,轉(zhuǎn)變土地利用類型

D.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