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當(dāng)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能觀察到丁達爾效應(yīng)的是( )
A.氫氧化鐵膠體B.HCl溶液C.NaOH溶液D.K2SO4溶液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25℃時,有c(CH3COOH)+c(CH3COO-)=0.1mol·L-1的一組醋酸、醋酸鈉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二者所占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a)隨溶液pH變化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pH<4.67的溶液中:c(CH3COO-)<c(CH3COOH)
B. pH=7的溶液中:c(CH3COOH)=0,c(CH3COO-)=1.0
C. 在pH=4.67的溶液中:c(Na+)+c(H+)=c(CH3COOH)+c(0H-)
D. pH=3.5的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汽車劇烈碰撞時,安全氣囊中發(fā)生反應(yīng)10NaN3+2KNO3= K2O+5Na2O+16N2↑,對于該反應(yīn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NaN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
B. 氧化劑和還原劑是同一物質(zhì)
C. 被氧化的氮原子與生成的氮氣分子個數(shù)之比為15:8
D. 反應(yīng)過程中若轉(zhuǎn)移1mol電子,則產(chǎn)生2.24L氣體(標(biāo)準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由兩種金屬元素組成的合金10.5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應(yīng)完全后,測得生成氫氣1g,則組成該合金的元素可能是
A. Fe與Zn B. Mg與Cu C. Na與Mg D. Al與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鐵粉和氧化銅的混合物8.32g,進行如下實驗:
根據(jù)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 無色氣體的質(zhì)量為0.2g
B. 原混合物中鐵的質(zhì)量為7.0g
C. 反應(yīng)后的溶液中金屬離子物質(zhì)的量為0.1mol
D. 反應(yīng)消耗的H2SO4物質(zhì)的量為0.1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20℃時H2S飽和液濃度為0.1 mol·L-1,電離方程式為H2S H++HS-,HS-H++S2-,若要使該溶液H+濃度增大,同時使S2-濃度減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少量的水 B. 加入少量的NaOH固體
C. 通入少量的SO2 D. 加入少量的CuSO4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溫度下,用水稀釋0.1 mol/L的醋酸溶液,隨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 )
A.n(CH3COOH) B.c(H+) C. c(H+) ·c(OH-) D. c(H+)/c(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I.下圖所示裝置,裝置A是氫氧燃料電池,已知該裝置工作時電子從b極流向Fe電極。
(1)C電極反應(yīng)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裝置B中溶液體積為100mL,假設(shè)反應(yīng)前后溶液體積不變,當(dāng)裝置A中消耗0.05mol氫氣時,裝置B中溶液的pH為_____,此時要恢復(fù)原溶液的濃度需加入______(填化學(xué)式)。
(3)若將裝置B改為電解精煉銅,則粗銅作____極,陰極反應(yīng)為_________。
II.用零價鐵(Fe)去除水體中的的硝酸鹽(NO3-)已成為環(huán)境修復(fù)研究的熱點之一。
(1)Fe還原水體中(NO3-)的反應(yīng)原理如圖所示。
①作負極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②正極的電極反應(yīng)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證實,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過電解生成甲醇,則生成甲醇的反應(yīng)發(fā)生在___極,該電極反應(yīng)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