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據(jù)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xiàn)象 | 結 論 |
A |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 | 溶液呈血紅色 | 原溶液中定含F(xiàn)e2+ |
B | 向無色溶液中加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定含SO42- |
C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適量CO2氣體 | 出現(xiàn)白色膠狀沉淀 | 碳的非金屬性大于硅 |
D | 用鉑絲蘸取某物質的溶液進行焰色反應 | 火焰呈黃色 | 該物質定是鈉鹽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江蘇省宿遷市高二下學期學業(yè)水平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物質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
A.硝酸是易揮發(fā)的強酸
B.純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顯紅色
C.CO是無色難溶于水的氣體
D.Fe3+可以與KSCN溶液反應生成血紅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B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加碘食鹽中,碘以單質形式存在
B.納米材料是指一種稱為“納米”的新物質制成的材料
C.光導纖維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制成的
D.綠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德州市高三2月期末統(tǒng)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儀器(非玻璃儀器和藥品任選),不能實現(xiàn)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玻璃儀器 |
A. | 驗證Na2CO3和NaHCO3的熱穩(wěn)定性 | 酒精燈、試管、導氣管 |
B | 實驗室用濃氨水和生石灰制備氨氣 | 普通漏斗、燒杯、玻璃棒 |
C | 測定NaOH溶液濃度 | 滴定管、錐形瓶、燒杯 |
D | 分離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 | 分液漏斗、燒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高三下學期期初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3分)平板電視顯示屏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FeO等物質)。某課題以此粉末為原料,設計如下工藝流程對資源進行回收,得到Ce(OH)4和硫酸鐵銨:
已知:
①酸性條件下,鈰在水溶液中有、兩種主要存在形式,易水解,有較強氧化性。
②CeO2不溶于稀硫酸
③硫酸鐵銨[aFe2(SO4) 3b(NH4) 2SO4cH2O]廣泛用于水的凈化處理。
(1)在氧化環(huán)節(jié),下列物質中最適合用作氧化劑B的是 (填序號)。
a.NaClO b.H2O2 c.KMnO4
(2)操作Ⅰ的名稱是 ,檢驗硫酸鐵銨溶液中含有NH4+的方法是 。
(3)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
(4)用滴定法測定制得的Ce(OH)4產品純度。
所用FeSO4溶液在空氣中露置一段時間后再進進行滴定,則測得該Ce(OH)4產品的質量分數(shù)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5)稱取14.00g硫酸鐵銨樣品,將其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分成兩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過濾洗滌沉淀并烘干灼燒至恒重得到1.60g固體;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5mol/L Ba(NO3)2溶液100mL,恰好完全反應。通過計算,該硫酸鐵銨的化學式為 (寫出必要的計算步驟,否則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高三下學期期初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中,不滿足組內任意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均能發(fā)生反應的是
物質 組別 | 甲 | 乙 | 丙 |
A | FeCl2 | Cl2 | NaOH |
B | SiO2 | NaOH | HF |
C | AlCl3 | KOH | H2SO4 |
D | SO2 | NaOH | NaH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高三下學期期初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與生產、生活、環(huán)境保護等密切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綠色食品是生產時不使用化肥農藥,不含任何化學物質的食品
B.新型材料聚酯纖維、光導纖維都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
C.醫(yī)藥中常用酒精來消毒,是因為酒精能夠使病毒的蛋白質發(fā)生變性
D.CO2的水溶液呈酸性,CO2的大量排放會導致酸雨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仙桃天門潛江高三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4分)4,7—二甲基香豆素(熔點:132.6℃)是一種重要的香料,廣泛分布于植物界中,由間—甲苯酚為原料的合成反應如下:
實驗裝置圖如下:
主要實驗步驟:
步驟1.向裝置a中加入60mL濃硫酸,并冷卻至0℃以下,攪拌下滴入間—甲苯酚30mL(0.29mol)和乙酰乙酸乙酯26.4mL (0.21mol)的混合物。
步驟2.保持在10℃下,攪拌12h,反應完全后,將其倒入冰水混合物中,然后抽濾、水洗得粗產品
步驟3.粗產品用乙醇溶解并重結晶,得白色針狀晶體并烘干,稱得產品質量為33.0g。
(1)圖中儀器名稱:a 。
(2)簡述裝置b中將活塞上下部分連通的目的 。
(3)濃H2SO4需要冷卻至0℃以下的原因是 。
(4)反應需要攪拌12h,其原因是 。
(5)本次實驗產率為 。
(6)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用 (填藥品名稱)收集粗產品,用 (填操作名稱)的方法把粗產品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廣東省肇慶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關于Fe(OH)3膠體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用光照有丁達爾現(xiàn)象 B.能透過濾紙
C.加入過量鹽酸,最后發(fā)生聚沉 D.能發(fā)生電泳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