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甲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先用乙醇和濃硫酸為原料制取乙烯,將生成的氣體直接通入溴水中,發(fā)現(xiàn)溴水褪色,即證明乙烯與溴水發(fā)生了加成反應.乙同學發(fā)現(xiàn)在甲同學的實驗中,產(chǎn)生的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推測在制得的乙烯中還可能含有少量有還原性的雜質(zhì)氣體,由此他提出必須先把雜質(zhì)氣體除去,再與溴水反應.
(1)甲同學設計的實驗
 
(填“能”或“不能”)驗證乙烯與溴水發(fā)生了加成反應,其理由是
 
(填字母).
A.使溴水褪色的反應,未必是加成反應
B.使溴水褪色的反應,就是加成反應
C.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就是乙烯
(2)乙同學推測此乙烯中可能含有的一種雜質(zhì)氣體是
 
,它與溴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在驗證過程中該雜質(zhì)必須全部除去.
(3)為了驗證乙烯與浪水的反應是加成反應而不是取代反應.還可采取的方法是
 
考點:乙醇的消去反應,乙烯的化學性質(zhì)
專題:實驗設計題
分析:用此法得到的乙烯內(nèi)可能含有SO2氣體,因SO2能將溴水還原而使之褪色,故溴水褪色不能證明是乙烯與溴水發(fā)生了加成反應;乙烯若與溴水發(fā)生取代,則有HBr生成從而使溶液顯酸性,若發(fā)生加成反應則生成CH2BrCH2Br溶液不顯酸性.
解答: 解:(1)用此法得到的乙烯內(nèi)可能含有SO2氣體,因SO2能將溴水還原而使之褪色,方程式為:SO2+Br2+2H2O═2HBr+H2SO4,溴水褪色不能證明是乙烯與溴水發(fā)生了加成反應,
故答案為:不能;AC;
(2)SO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根據(jù)元素守恒和還原性推斷,氣體只能是SO2,它與溴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SO2+Br2+2H2O═2HBr+H2SO4
故答案為:SO2;SO2+Br2+2H2O═2HBr+H2SO4
(3)乙烯若與溴水發(fā)生取代,則有HBr生成從而使溶液顯酸性,若發(fā)生加成反應則生成CH2BrCH2Br溶液不顯酸性,所以檢驗方法為: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不變紅,說明該反應為加成反應而非取代反應,
故答案為: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不變紅,說明該反應為加成反應而非取代反應.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乙烯的制備和性質(zhì)實驗,難度不大,本題中注意乙烯的除雜和性質(zhì)實驗,注意與溴水反應的性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加碘食鹽”“含氟牙膏”等商品,這里的碘和氟應理解為( 。
A、單質(zhì)B、分子C、元素D、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過氧化尿素(CO(NH22?H2O2)是一種新型漂白、消毒劑,其活性氧含量的高低直接決定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合格產(chǎn)品中活性氧的含量≥16%(相當于其中含H2O234%).為了確定所得產(chǎn)品合格與否,質(zhì)檢員稱取干燥樣品2.000g,溶解于水,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準確量取其中25.00mL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入1mL 6mol/LH2SO4,然后用0.1000mol/L KMnO4標準溶液滴定樣品中的H2O2(KMnO4溶液不與尿素反應),至滴入最后一滴時,溶液顯淺紅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褪色,三次滴定平均消耗KMnO4溶液6.000mL:
①□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
 
MnO4-+
 
H2O2+
 
H+=
 
Mn2++
 
H2O+
 

②KMnO4溶液應盛放在
 
滴定管中,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處有氣泡,滴定后消失,會使測得的活性氧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③根據(jù)滴定結果確定產(chǎn)品質(zhì)量
 
(填“合格”或“不合格”),活性氧的質(zhì)量分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鎳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劑等方面應用廣泛.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N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為
 
;
②NiO、FeO的晶體結構類型均與氯化鈉的相同,Ni2+和Fe2+的離子半徑分別為69pm和78pm,則熔點NiO
 
FeO(填“<”或“>”);
③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數(shù)分別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目前,全世界鎳的消費量僅次于銅、鋁、鉛、鋅,居有色金屬第五位.鎳行業(yè)發(fā)展蘊藏著巨大潛力.
(1)配合物Ni(CO)4常溫為液態(tài),易溶于CCl4、苯等有機溶劑.固態(tài)Ni(CO)4屬于
 
晶體;基態(tài)Ni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
 
,寫出與CO互為等電子體的一種離子的化學式為
 

(2)如圖1配合物分子內(nèi)的作用力除共價鍵外,還存在的兩種作用力是
 
(填編號).
A.氫鍵      B.離子鍵      C.范德華力       D.配位鍵
(3)很多不飽和有機物在Ni催化下可以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
如:①CH2=CH2、②CH≡CH、③、④HCHO等,其中碳原子采取sp2雜化的分子有
 
(填物質(zhì)序號),HCHO分子的立體結構為
 
形.
(4)Mn、Fe和Ni一樣均為第四周期過渡元素,兩元素的部分電離能數(shù)據(jù)如下表.
元    素MnFe
電離能
/kJ?mol-1
I1717759
I215091561
I332482957
據(jù)此分析Mn2+比Fe2+
 
(填“更易”或“更難”)再失去-個電子,從微粒結構的角度簡述其原因是
 

(5)NiO的晶體結構類型與氯化鈉的相同,NiO晶胞中與Ni最近的Ni的數(shù)目為
 
個.
(6)氫氣是新型清潔能源,鑭(La)和鎳的合金可做儲氫材料.該合金的晶胞如圖2所示,晶胞中心有一鎳原子,其他鎳原子都在晶胞面上.該晶體的化學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裝置Ⅰ是實驗室常見的裝置,用途廣泛(用序號或字母填空).
(1)用它作為氣體收集裝置:若從a端進氣可收集的有
 
,若從b端進氣可收集的氣體有
 

①O2  ②CH4  ③CO2  ④CO  ⑤H2  ⑥N2  ⑦NH3
(2)用它作為洗氣裝置.若要除去CO2氣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氣,則廣口瓶中盛放
 
,氣體應從
 
端通入.
(3)將它與裝置Ⅱ連接作為量氣裝置.將廣口瓶中裝滿水,用乳膠管連接好裝置,從
 
端通入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廣泛應用于化學工業(yè).實驗室利用如圖A裝置制備乙酸乙酯.

(1)若實驗中用乙酸和含18O的乙醇作用,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與教材采用的實驗裝置不同,此裝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
 

(2)為了證明濃硫酸在該反應中起到了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某同學利用上圖所示裝置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實驗開始先用酒精燈微熱3min,再加熱使之微微沸騰3min.實驗結束后充分振蕩小試管Ⅱ再測有機層的厚度,實驗記錄如下:
實驗編號試管Ⅰ中試劑試管Ⅱ中試劑有機層的厚度/cm
A2mL乙醇、1mL乙酸、
1mL 18mol?L-1濃硫酸
飽和Na2CO3溶液3.0
B2mL乙醇、1mL乙酸0.1
C2mL乙醇、1mL乙酸、
3mL 2mol?L-1 H2SO4
0.6
D2mL乙醇、1mL乙酸、鹽酸0.6
①實驗D的目的是與實驗C相對照,證明H+對酯化反應具有催化作用.實驗D中應加入鹽酸的體積和濃度分別是
 
mL和
 
mol?L-1
②分析實驗
 
(填實驗編號)的數(shù)據(jù),可以推測出濃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chǎn)率.
(3)若現(xiàn)有乙酸90g,乙醇138g發(fā)生酯化反應得到88g乙酸乙酯,試計算該反應的產(chǎn)率為
 

(4)現(xiàn)擬分離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產(chǎn)品,如圖是分離操作步驟流程圖.圖中
 
內(nèi)為適當?shù)脑噭?div id="6616666" class='quizPutTag' contenteditable='true'> 
內(nèi)為適當?shù)姆蛛x方法.

①試劑a是
 
;分離方法②是
 
,分離方法③是
 
.分離方法①是分液,在具體操作中應充分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后
 
(填標號).
A.直接將乙酸乙酯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將乙酸乙酯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將水層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將乙酸乙酯從下口放出
D.先將水層從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將乙酸乙酯從上口放出
②在得到的A中加入無水碳酸鈉粉末,振蕩,目的是
 

(5)為充分利用反應物,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乙兩個裝置(乙同學待反應完畢冷卻后,再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提取燒瓶中的產(chǎn)物).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溶液,不另加試劑無法一一鑒別的是(  )
A、NaOH  HCl  CuSO4  MgSO4
B、Na2CO3  K2SO4  BaCl2 HCl
C、KNO3 HCl  CaCl2   NaOH
D、NH4NO3  H2SO4  NaOH  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13.44L(標準狀況)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氣體通入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質(zhì)量增加了5.6g.求原氣體混合物中乙烯與乙烷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