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室配制1mol/L的NaOH溶液240mL,
(1)實驗操作中用天平稱量___gNaOH固體;
(2)容量瓶在使用前的操作是___
(3)若實驗時遇到下列情況,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的是___。
①稱量氫氧化鈉固體的時間過長。 ②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殘留有少量的水。
③溶液未冷卻即轉(zhuǎn)入容量瓶。 ④在轉(zhuǎn)移氫氧化鈉溶液后未洗滌燒杯。
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⑥搖勻后,發(fā)現(xiàn)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線,又加水至刻度線。
(4)取配制的1mol/L的NaOH溶液10mL,再稀釋成100mL,再從中取出10mL,這10mL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
【答案】10.0 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⑤ 0.1mol/L
【解析】
(1)配制1mol/L的NaOH溶液240mL,應選用250mL的容量瓶;
(2)在使用容量瓶前應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液;
(3)①稱量氫氧化鈉固體的時間過長,NaOH潮解,導致固體質(zhì)量增大;
②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殘留有少量的水,對配置溶液的濃度無影響;
③溶液未冷卻即轉(zhuǎn)入容量瓶,溫度較高,導致所配溶液的體積偏;
④在轉(zhuǎn)移氫氧化鈉溶液后未洗滌燒杯,導致所配溶液中NaOH的含量偏低;
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小;
⑥搖勻后,發(fā)現(xiàn)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線,又加水至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大;
(4)根據(jù)c1V1=c2V2計算。
(1)配制1mol/L的NaOH溶液240mL,應選用250mL的容量瓶,則需要NaOH的質(zhì)量=1mol/L0.25L40g/mol=10.0g;
(2)在使用容量瓶前應檢驗容量瓶是否漏液,將容量瓶倒轉(zhuǎn)后觀察是否漏水,再將瓶塞旋轉(zhuǎn)180度觀察是否漏水;
(3)①稱量氫氧化鈉固體的時間過長,NaOH潮解,導致固體質(zhì)量增大,NaOH的濃度偏小,①錯誤;
②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殘留有少量的水,對配置溶液的濃度無影響,②錯誤;
③溶液未冷卻即轉(zhuǎn)入容量瓶,溫度較高,導致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小,濃度偏大,③正確;
④在轉(zhuǎn)移氫氧化鈉溶液后未洗滌燒杯,導致所配溶液中NaOH的含量偏低,濃度偏小,④錯誤;
⑤定容時俯視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小,濃度偏大,⑤正確;
⑥搖勻后,發(fā)現(xiàn)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線,又加水至刻度線,導致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大,濃度偏小,⑥錯誤;
答案為③⑤;
(4)根據(jù)c1V1=c2V2,c1=c2V2/V1=1mol/L10mL/100mL=0.1mol/L。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工業(yè)生產(chǎn)硫酸的過程中,SO2在接觸室中被催化氧化為SO3氣體,已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F(xiàn)將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放出熱量98.3 kJ,此時測得SO2的轉(zhuǎn)化率為50%,則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 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B. 2SO2(g)+O2(g)2SO3(g) ΔH=98.3 kJ·mol1
C. SO2(g)+1/2O2(g)SO3(g) ΔH=+98.3 kJ·mol1
D. SO2(g)+1/2O2(g)SO3(g) ΔH=49.2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種三室微生物燃料電池污水凈化系統(tǒng)原理如圖所示,其中離子交換膜I、II分別是氯離子交換膜和鈉離子交換膜中的一種,圖中有機廢水中的有機物可用C6H10O5表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a電極為該電池的負極,離子交換膜I是鈉離子交換膜
B. a電極附近溶液的氯離子濃度增大,b電極附近溶液的pH減小
C. a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6H10O5-24e-+7H2O=6CO2↑+24H+
D. 中間室中Na+移向左室,Cl—移向右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常壓下,一氧化二氯(Cl2O)為棕黃色氣體,沸點為3.8 ℃,42 ℃以上會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與水反應生成HClO。
(制備產(chǎn)品)
將氯氣和空氣(不參與反應)按體積比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鈉中制備Cl2O,并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備次氯酸溶液。
(1)各裝置的連接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B中多孔球泡和攪拌棒的作用是_;裝置C的作用是__。
(3)制備Cl2O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4)反應過程中,裝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
(5)此方法相對于用氯氣直接溶于水制備次氯酸溶液有兩個主要優(yōu)點,分別是____。
(測定濃度)
(6)已知次氯酸可被FeSO4等物質(zhì)還原。用下列實驗方案測定裝置E所得溶液中次氯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量取10 mL上述次氯酸溶液,并稀釋至100 mL,再從其中取出10.00 mL于錐形瓶中,并加入10.00 mL 0.80 mol·L-1的FeSO4溶液,充分反應后,用0.050 0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終點,消耗KMnO4溶液24.00 mL,則原次氯酸溶液的濃度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定某硫酸銅樣品中硫酸銅的含量(雜質(zhì)不溶于水,不含銅元素,不與其他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進行了如圖實驗:
(1)上述實驗過程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求解C燒杯中參加反應的硫酸銅質(zhì)量(X)的比例式___。
(3)配制上述實驗所用的氫氧化鉀溶液,需要質(zhì)量分數(shù)為40%的氫氧化鉀溶液的質(zhì)量為___。
(4)樣品中硫酸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
(5)D燒杯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
(6)若用濕法冶金的方法冶煉出100kg含雜質(zhì)4%的銅,需要這種硫酸銅的質(zhì)量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固體混合物A,已知其中可能含有MgCl2、CuSO4、CaCO3、FeCl3四種物質(zhì)中的兩種或多種。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如圖中所述(假設過程中所有發(fā)生的反應都恰好完全進行)。
試根據(jù)實驗過程和發(fā)生的現(xiàn)象做出判斷,填寫以下空白:
(1)氣體B的化學式為______。
(2)在混合物A里,上述四物質(zhì)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質(zhì)是_____(寫化學式)。
(3)在溶液F中,主要含有___種溶質(zhì),其中大量含有的酸根離子符號是____。
(4)寫出1個生成白色沉淀G的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金屬單質(zhì)A和氣體甲、乙、丙及物質(zhì)B、C、D、E、F、G,它們之間能發(fā)生如下反應(圖中有些反應的產(chǎn)物和反應的條件沒有全部標出)。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化學方程式為4HCl(濃)+MnO2Cl2↑+MnCl2+2H2O,MnO2做______劑,如果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在標況下體積為2.24L,則被氧化的HCl的物質(zhì)的量是_____mol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金屬A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質(zhì)B和氣體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兩個化學方程式表示固體G可做呼吸系統(tǒng)供氧劑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化學方程式解釋F長期放置在空氣中失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紅熱細鐵絲能在氣體乙劇烈燃燒,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將燃燒產(chǎn)物配成飽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可以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該氫氧化鐵膠體粒子直徑在_________之間。向氫氧化鐵膠體中滴入過量稀硫酸,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室溫下四種溶液,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編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pH | 10 | 10 | 4 | 4 |
溶液 | 氨水 | 氫氧化鈉溶液 | 醋酸溶液 | 鹽酸 |
A. 相同體積③、④溶液分別與NaOH完全反應,消耗NaOH物質(zhì)的量:③>④
B. 分別加水稀釋10倍,四種溶液的pH:①>②>④>③
C. ①、④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c(Cl-)>c(OH-)>c(H+)
D. VaL④溶液與VbL②溶液混合(近似認為混合溶液體積=Va+Vb),若混合后溶液pH=5,則Va︰Vb=9︰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