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yīng)aA(g)+bB(g) cC(g)(ΔH<0)在等容條件下進行。改變其他反應(yīng)條件,在Ⅰ、Ⅱ、Ⅲ階段體系中各物質(zhì)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回答問題:
(1)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中,a∶b∶c為________;
(2)A的平均反應(yīng)速率vⅠ(A)、vⅡ(A)、vⅢ(A)從大到小排列次序為________;
(3)B的平衡轉(zhuǎn)化率αⅠ(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___,其值是____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動的方向是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5)比較第Ⅱ階段反應(yīng)溫度(T2)和第Ⅲ階段反應(yīng)溫度(T3)的高低:T2________T3(填“>”、“<”、“=”),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達到第三次平衡后,將容器的體積擴大一倍,假定10 min 后達到新的平衡,請在下圖中用曲線表示第Ⅳ階段體系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曲線上必須標出A、B、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化學(xué)平衡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圖表的分析能力和繪制簡單圖像的能力。
(1)根據(jù)0~20 min,A、B、C三種物質(zhì)濃度的變化量可以確定a∶b∶c=1∶3∶2。
(2)觀察圖像,第 Ⅱ 階段在第Ⅰ階段達到平衡的基礎(chǔ)上分離出產(chǎn)物C,恒容條件下壓強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反應(yīng)速率降低,第Ⅲ階段在第Ⅱ階段達到平衡的基礎(chǔ)上濃度沒有突變,反應(yīng)正向進行,恒容條件下改變的條件為降低溫度,反應(yīng)速率再次降低直至達到平衡。
(3)αⅠ(B)=×100%=50%、
αⅡ(B)=×100%=38%、αⅢ(B)=×100%=19%。(6)第Ⅳ階段在第Ⅲ階段的基礎(chǔ)上將容器體積擴大一倍,A、B、C各自的濃度在0 min時變?yōu)樵瓉淼囊话,體積擴大,壓強減小,平衡向逆反應(yīng)方向移動,直至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平衡時各自的濃度均比原平衡的濃度小,進而可畫出各自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答案:(1)1∶3∶2
(2)vⅠ(A)>vⅡ(A)>vⅢ(A)
(3)αⅢ(B) 0.19(19%)
(4)向正反應(yīng)方向 從反應(yīng)體系中移出產(chǎn)物C
(5)> 此反應(yīng)為放熱反應(yīng),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yīng)方向移動
(6)
(注:只要曲線能表示出平衡向逆反應(yīng)方向移動及各物質(zhì)濃度的相對變化比例即可)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與所加水的量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現(xiàn)有硫酸與氨水各一份,請根據(jù)表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mol·L-1 | 溶液的密度 /g·cm-3 | |
硫酸 | c1 | ρ1 |
氨水 | c2 | ρ2 |
(1)表中硫酸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不寫單位,用含c1、ρ1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c1 mol·L-1的硫酸與水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所得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____ mol·L-1。
(3)將物質(zhì)的量濃度分別為c2 mol·L-1和c2 mol·L-1的氨水等質(zhì)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ρ2 g·cm-3,所得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________c2 mol·L-1(設(shè)混合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下列各實驗裝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裝置①可用于分離C2H5OH和H2O的混合物
B.裝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O2、Cl2、HCl、NO2等氣體
C.裝置③中X若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D.裝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①氯化鐵溶液加熱蒸干最終得不到氯化鐵固體、阼F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繡 ③實驗室可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艹叵,將1 mL pH=3的醋酸加水稀釋至100 mL,測得其pH<5 ⑤鈉與氯化鉀共融制備鉀:
Na(l)+KCl(l) K(g)+NaCl(l)、薅趸c四氧化二氮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加深
A.①②③ B.②⑥
C.①③④⑤ 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向一體積為2 L的恒容密閉容器里充入1 mol N2和4 mol H2,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yīng):N2(g)+3H2(g) 2NH3(g);ΔH<0。10秒時達到平衡,c(NH3)為0.4 mol/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yīng)達平衡時H2的轉(zhuǎn)化率為30%
B.降低溫度能使混合氣體的密度增大
C.向該容器中充入N2,平衡正向移動
D.研發(fā)高效催化劑可大大提高N2的轉(zhuǎn)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下列解釋事實的化學(xué)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在海帶灰的浸出液(含有I-)中滴加H2O2得到I2:2I-+H2O2+2H+===I2+O2↑+2H2O
B.自然界中正常的雨水呈酸性:
H2O+CO2H2CO3H++HCO
C.將1 mol·L-1NaAlO2溶液和1 mol·L-1的H2SO4溶液等體積均勻混合:
3AlO+6H+===2Al(OH)3↓+Al3+
D.向明礬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至SO完全沉淀:Al3++2SO+2Ba2++4OH-===2BaSO4↓+Al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有下列物質(zhì),正鹽:鉀鹽、鈉鹽、銨鹽、鋇鹽;酸:鹽酸、硝酸、醋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符合離子方程式:2H++SO===SO2↑+H2O的化學(xué)反應(yīng)的組合共有
A.6個 B.9個
C.12個 D.15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分子總數(shù)為NA的NO2和CO2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2NA
B. 28g乙烯和環(huán)丁烷(C4H8)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shù)為2NA
C. 常溫常壓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氣體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6NA
D. 常溫常壓下,22.4L氯氣與足量鎂粉充分反應(yīng),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