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學從一種未知的無色溶液中檢驗出Ba2+、Ag+,同時溶液的酸性很強,他準備繼續(xù)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u2+、Cl-、CO32-、K+、Al3+、SO42-、SO32-、NO3-等離子.顯然,有些離子還必須檢驗,你認為還必須檢驗的離子是K+、Al3+

分析 無色一定不含Cu2+,因溶液中含Ba2+、Ag+,則一定不含CO32-、SO42-、SO32-,因溶液為中性,一定含陰離子為NO3-,以此來解答.

解答 解:無色一定不含Cu2+,因溶液中含Ba2+、Ag+,則一定不含Cl-、CO32-、SO42-、SO32-,因溶液為中性,一定含陰離子為NO3-,需要檢驗的為K+、Al3+
故答案為:K+、Al3+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zhì)的鑒別和檢驗,為高頻考點,把握常見離子之間的反應為解答的關鍵,注意溶液為電中性,側重復分解反應的離子反應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38g Na2CO3和NaHCO3混合物,溶于500mL某濃度的稀H2SO4,恰好反應,產(chǎn)生CO2氣體的體積8.96L(標況下)求:
(1)Na2CO3和NaHC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多少?
(2)H2SO4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苯和乙烯都容易發(fā)生取代反應
B.苯和乙烯都容易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C.乙烯分子中6個原子處于同一個平面上
D.苯和乙烯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中學常見實驗的現(xiàn)象或表述正確的是( 。
A.過量的鐵粉投入到一定量的熱濃硫酸中,產(chǎn)生氣體通入濃NaOH溶液,全部溶解
B.制備硅酸膠體時,向硅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邊加邊攪拌,即可制得硅酸膠體
C.將分別蘸有濃硝酸和濃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可產(chǎn)生大量白煙
D.向CuSO4溶液中滴入過量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將混合液體倒入蒸發(fā)皿中加熱煮沸一會兒,然后冷卻、過濾,濾紙上的物體為“藍色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取下列元素:①Fe;②Ca;③Mg;④Ba的單質(zhì)各0.1mol,使其直接與足量的氯氣完全反應,反應后固體質(zhì)量都增加了7.1g.這些元素可能的一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衛(wèi)生標準,自來水廠常使用Cl2和FeSO4•7H2O進行消毒、凈化,以改善水質(zhì)
B.硝酸、純堿、醋酸鉀和硅石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
C.
從分類的角度看,混合物、分散系、膠體的從屬關系如圖所示
D.蔗糖、硫酸鋇和水分別屬于非電解質(zhì)、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16g CH4中含有10NA個電子
B.標準狀況下,22.4 L HCl溶于水,所得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1.0mol/L
C.將4gNaOH溶于100g蒸餾水,所得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是1.0mol/L
D.分子數(shù)為NA的CO、N2混合氣體體積約為22.4 L,質(zhì)量為2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CuSO4 •5H2O俗名膽礬,是重要的化學試劑,在醫(yī)療上也有重要作用.
(1)膽礬的摩爾質(zhì)量為250g/mol,25g CuSO4 •5H2O中含O的個數(shù)為0.9NA
(2)取0.22mol•L-1CuSO4溶液20mL,加水稀釋到100mL,則稀釋后溶液中SO4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044mol/L;
(3)要配制0.22mol•L-1 CuSO4 溶液100mL,需稱取膽礬的質(zhì)量為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根據(jù)要求填空:
(1)寫出下列有機物的鍵線式:
(2)寫出有機物的名稱2,3,5-三甲基-4-乙基庚烷
(3)寫出下列原子團的電子式:①甲基 ②氫氧根離子
(4)在有機物分子中若某一個碳原子連接4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則這種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寫出C7H16的同分異構體中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結構簡式CH3CH2CH(CH3)CH2CH2CH3(或(CH32CHCH(CH3)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