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有關物質(zhì)的表達式正確的是( 。
A.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圖:B.溴乙烷的電子式:
C.1,3-丁二烯的分子式:C4H8D.乙醇的結(jié)構(gòu)簡式:CH3CH2OH

分析 A.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鍵,為直線型分子;
B.溴乙烷中漏寫溴原子上孤電子對;
C.1,3-丁二烯的分子中含有6個氫原子;
D.乙醇分子是由CH3CH2-和-OH連接而成;

解答 解:A.乙炔的官能團為碳碳三鍵,直線型結(jié)構(gòu),乙炔的比例模型為:,故A錯誤;
B.溴乙烷為共價化合物,C、Br原子最外層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其正確的電子式為,故B錯誤;
C.1,3-丁二烯的分子中含有6個氫原子,其正確的分子式為:C4H6,故C錯誤;
D.乙醇分子是由CH3CH2-和-OH連接而成,乙醇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CH3CH2OH,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見化學用語的表示方法,題目難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見的化學用語的概念及書寫原則,明確結(jié)構(gòu)簡式與結(jié)構(gòu)簡式、電子式的區(qū)別,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規(guī)范答題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于膠體的性質(zhì)與應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靜電除塵器除去空氣或工廠廢氣中的飄塵是利用膠體粒子的帶電性而加以除去
B.醫(yī)學上的血液透析原理與膠體的滲析類似,透析膜與半透膜類似
C.從顏色上無法區(qū)別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
D.由于膠休粒子之間的排斥作用,膠體粒子不易聚集成大的顆粒,所以膠體的性質(zhì)相對比較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如圖甲是課本中驗證銅和濃硝酸反應的裝置,乙、丙是師生對演示實驗改進后的裝置:

(1)寫出銅和濃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u+4H++2NO3-=Cu2++2NO2↑+2H2O.
(2)和甲裝置相比,乙裝置的優(yōu)點有 ①可以控制反應;②吸收NO2氣體,防止污染環(huán)境.
(3)為了進一步驗證NO2和水的反應,某學生設計了丙裝置,做實驗時先關閉彈簧夾c,
(填a、b、c,下同),再打開彈簧夾a、b,才能使NO2氣體充滿②試管.當氣體充滿②試管后,將銅絲提起與溶液脫離,欲使燒杯中的水進入②試管,應進行的操作是先關閉b,再關閉a,然后打開c,用手捂。崴崦、加熱)試管②.
(4)②試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最大值是0.045mol•L-1(氣體體積按標準狀況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遞變規(guī)律正確的是( 。
A.Na、Mg、Al的還原性依次增強B.I2、Br2、Cl2的氧化性依次增強
C.H2O、H2S、HCl熱穩(wěn)定性依次增強D.H3PO4、H2SO3、HClO的酸性依次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X(g)+3Y(g)?2Z(g)達到平衡的標志是(  )
A.X生成的速率與Z分解的速率相等
B.單位時間生成a mol X,同時生成3a mol Y
C.X、Y、Z的濃度不再變化
D.X、Y、Z的分子數(shù)比為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都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
B.增加煉鐵高爐的高度可以降低尾氣中CO的含量
C.吸熱反應的發(fā)生都需要加熱,吸熱反應都沒有利用價值
D.粉狀的煤比塊狀的煤燃燒效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各組酸的強弱比較中,正確的是( 。
A.H3PO4>H2CO3>H2SiO3B.H2CO3>H2SiO3>H3PO4
C.H2SiO3>H3PO4>H2CO3D.H2SiO3>H2CO3>H3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離子化合物中可能存在單個小分子
B.兩種非金屬元素組成的晶體不可能是離子晶體
C.離子晶體中可能存在分子間作用力
D.離子晶體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濃氨水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可制得Fe(OH)3膠體
B.葡萄糖注射液不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不屬于膠體
C.在Fe(0H)3膠體中.H+、K+、S2-、Br-能大量共存
D.明礬水解時產(chǎn)生具有吸附性的膠體粒子,可作漂白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