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下列變化中,屬于吸熱過程的是(  )

①液態(tài)水汽化、趯⒛懙\加熱變?yōu)榘咨勰、蹪饬蛩嵯♂尅、苈人徕浄纸庵蒲鯕狻?/p>

⑤生石灰跟水反應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放熱反應⑤,吸熱反應②④,液態(tài)水汽化是吸熱過程,濃硫酸稀釋是放熱過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過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模擬工業(yè)流程從濃縮的海水中提取液溴,查閱資料知:Br2的沸點為59℃,微溶于水,有毒性。設計了如下操作步驟及主要實驗裝置(夾持裝置略去):

  ①連接A與B,關閉活塞b、d,打開活塞a、c,向A中緩慢通入至反應結束;

  ②關閉a、c,打開b、d,向A中鼓入足量熱空氣;

  ③進行步驟②的同時,向B中通入足量SO2:

  ④關閉b,打開a,再通過A向B中緩慢通入足量Cl2;

  ⑤將B中所得液體進行蒸餾,收集液溴。

  請回答:

(1)實驗室中常用來制備氯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②中鼓入熱空氣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驟B中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實驗中尾氣可用    (填選項字母)吸收處理。

    a.水    b.濃硫酸    c.NaOH溶液    d.飽和NaCI溶液

(5)步驟⑤中,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蒸餾,收集液溴,將裝置圖中缺少的必要儀器補畫出來。

(6)若直接連接A與C,進行步驟①和②,充分反應后,向錐形瓶中滴加稀硫酸,再經步驟⑤,也能制得液溴。滴加稀硫酸之前,C中反應生成了NaBrO3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7)與B裝置相比,采用C裝置的優(yōu)點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的反應熱相當小而且轉化速率較慢,有時還很不完全,測定反應熱很困難。現在可根據蓋斯提出的“不管化學過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幾步完成,這個總過程的熱效應是相同的”觀點來計算反應熱。已知:

P4(白磷,s)+5O2(g)===P4O10(s)   ΔH1=-2 983.2 kJ·mol-1

P(紅磷,s)+O2(g)===P4O10(s)   ΔH2=-738.5 kJ·mol-1

則白磷轉化為紅磷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狀況下,能量狀態(tài)較低的是________;白磷的穩(wěn)定性比紅磷________(填“高”或“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燃燒熱是指1 mol可燃物充分燃燒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燒熱分別是-285.8 kJ·mol-1、-1 411.0 kJ·mol-1和-1 366.8 kJ·mol-1,則由C2H4(g)和H2O(l)反應生成C2H5OH(l)的ΔH為(  )

A.-44.2 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2H2O(l)===2H2(g)+O2(g)    ΔH=571.6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當1 g液態(tài)水變?yōu)闅鈶B(tài)水時,對其熱量變化的下列描述:①放熱;②吸熱;③2.44 kJ;

④4.88 kJ;⑤88 kJ。其中正確的是(  )

A.②和⑤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裝置中能構成原電池產生電流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探究活動小組想利用原電池反應檢測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有甲、乙兩位同學均使用鎂片與鋁片作電極,但甲同學將電極放入6 mol·L-1的稀H2SO4中,乙同學將電極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圖所示。

(1)寫出甲池中發(fā)生的有關電極反應的反應式:

負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乙池中發(fā)生的有關電極反應的反應式:

負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反應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與乙兩位同學均認為“構成原電池的電極材料若是金屬,則構成負極材料的金屬應比構成正極材料的金屬活潑”,則甲會判斷出________活動性更強,而乙會判斷出________活動性更強(填寫元素符號)。

(4)由此實驗,可得到如下哪些結論?________。

A.利用原電池反應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應注意選擇合適的介質

B.鎂的金屬性不一定比鋁的金屬性強

C.該實驗說明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已過時,已沒有實用價值

D.該實驗說明化學研究對象復雜、反應條件多變,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光氣(COCl2)在塑料、制革、制藥等工業(yè)中有許多用途,工業(yè)上采用高溫下CO與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實驗室中常用來制備氯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業(yè)上利用天然氣(主要成分為CH4)與CO2進行高溫重整制備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燒熱(ΔH)分別為-890.3 kJ·mol-1、-285.8 kJ·mol-1

-283.0 kJ·mol-1,則生成1 m3(標準狀況)CO所需熱量為______________;

(3)COCl2的分解反應為COCl2(g)====Cl2(g)+CO(g)   ΔH=+108 kJ·mol-1。反應體系達到平衡后,各物質的濃度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狀況如圖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濃度變化曲線未表示出):

①計算反應在第8 min時的平衡常數K=__________;

②比較第2 min反應溫度T(2)與第8 min反應溫度T(8)的高低:T(2)_____

T(8)(填“<”“>”或“=”);

③若12 min時反應于溫度T(8)下重新達到平衡,則此時c(COCl2)=________

___ mol·L-1;

④比較反應物COCl2在5 min~6 min和15 min~16 min時平均反應速率的大小:v(5~6)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