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下列各項實驗過程中,因采用了括號內的一種操作,若導致實驗失敗或產(chǎn)生誤差,則用“×”表示;若實驗能成功或不產(chǎn)生誤差,則用“√”表示。

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氯化鉀溶液時(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未烘干),則配得溶液的濃度________。

2)進行氯化氫的噴泉實驗時(使用未烘干的燒瓶),則噴泉實驗________。

3)中和滴定時用來盛標準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就進行盛液滴定),則滴定結果________。

4)進行鎂和熱水反應的實驗時(將實驗室中貯備的鎂條投入熱水中),則實驗________。

5)除去硝酸亞鐵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鐵雜質(加入過量鋅粉),然后過濾,則實驗________。

6)在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的含量時,使用的坩堝內壁上沾有受熱不分解的不揮發(fā)污垢,并且它不能與硫酸銅或水反應,則實驗________。

7)檢驗氫氧化鉀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氯化鉀(加入硝酸銀溶液即可),檢驗實驗________。

 

答案:(1)√ (2)× (3)× (4)× (5)×(6)√ (7)×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氮及其化合物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右圖是N2和H2反應生成2molNH3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每生成1molNH3放出熱量為
46.1kJ
46.1kJ
;
(2)在體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
N2(g)+3H2(g) 2NH3(g)△H<0,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實驗組 溫度/℃ 起始量/mol 2分鐘/mol 平衡常數(shù)
H2 N2 NH3
1 298 6 2 1.2 4.1×106
2 398 3 1 0.8 K1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
[c(NH3)]2
c(N2)[c(H2)]3
[c(NH3)]2
c(N2)[c(H2)]3
;
K1的相對大小,K1
4.1×106(填寫“>”“=”或“<”);
②實驗1中以υ(H2) 表示的反應速率為
0.45mol/(L?min)
0.45mol/(L?min)
;
③下列各項能作為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的是
C
C
(填序號字母);
A.容器內N2、H2、NH3的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3:2
B.υ(N2)(正)=3υ(H2)(逆)
C.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
D.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3)NH4Cl溶液呈酸性,這是由于NH4+水解的緣故.則NH4Cl在重水(D2O)中水解的離子方程式是
NH4++D2ONH3?HDO+D+
NH4++D2ONH3?HDO+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寫出圖1中序號①~④儀器的名稱:


蒸餾燒瓶
蒸餾燒瓶
冷凝管
冷凝管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100mL容量瓶
100mL容量瓶

(2)儀器①~④中,使用時必須檢查是否漏水的有
③④
③④
.(填儀器序號)
(3)分離碘水中的碘應先選擇裝置
(填裝置序號)進行操作A,再選裝置進行
蒸餾
蒸餾
 操作(填操作名稱).進行操作A時,需在碘水中加一試劑,在選擇試劑時,下列性質你認為哪些性質是必需的:
②③
②③
(填序號).
①常溫下為液態(tài)  ②I2在其中溶解程度大  ③與水互溶程度小  ④密度要比水大
(4)圖2是某學校實驗室從化學試劑商店買回的濃硫酸試劑標簽上的部分內容.現(xiàn)用該濃硫酸配制480mL 1mol/L的稀硫酸.
可供選用的儀器有:①膠頭滴管;②燒瓶;③燒杯;④藥匙;⑤量筒;⑥托盤天平.
請回答下列問題:
a.配制稀硫酸時,還缺少的儀器有
500mL容量瓶
500mL容量瓶
、
玻璃棒
玻璃棒
(寫儀器名稱);
b.經(jīng)計算,配制480mL 1mol/L的稀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濃硫酸的體積為
27.2
27.2
mL,量取硫酸時應選用
B
B
 mL規(guī)格的量筒;
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c.對所配制的稀硫酸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其濃度大于1mol/L,配制過程中下列各項操作可能引起該誤差的原因有
ABC
ABC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刻度線取濃硫酸
B.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進行定容
C.將稀釋后的稀硫酸立即轉入容量瓶后,緊接著就進行以后的實驗操作
D.轉移溶液時,不慎有少量溶液灑到容量瓶外面
E.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
F.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便補充幾滴水至刻度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程序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物質性質一般程序的第二步的是( 。
A、預測物質性質B、觀察物質的外觀性質C、進行實驗和觀察D、做出有關解釋和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物理教研室 題型:058

進行下列各項實驗過程中,因采用了括號內的一種操作,若導致實驗失敗或產(chǎn)生誤差,則用“×”表示;若實驗能成功或不產(chǎn)生誤差,則用“√”表示。

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氯化鉀溶液時(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未烘干),則配得溶液的濃度________。

2)進行氯化氫的噴泉實驗時(使用未烘干的燒瓶),則噴泉實驗________。

3)中和滴定時用來盛標準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餾水洗凈后就進行盛液滴定),則滴定結果________。

4)進行鎂和熱水反應的實驗時(將實驗室中貯備的鎂條投入熱水中),則實驗________。

5)除去硝酸亞鐵溶液中含有的硝酸鐵雜質(加入過量鋅粉),然后過濾,則實驗________。

6)在測定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的含量時,使用的坩堝內壁上沾有受熱不分解的不揮發(fā)污垢,并且它不能與硫酸銅或水反應,則實驗________。

7)檢驗氫氧化鉀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氯化鉀(加入硝酸銀溶液即可),檢驗實驗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