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X、Y、Z、W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主族,Y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核外電子層數(shù)的3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W>Z>Y B. 單質的沸點:Y>X>Z
C. 簡單離子半徑:Z>W>X D. X的氫化物中可能含有非極性共價鍵
【答案】B
【解析】X、Y、Z、W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四種短周期元素,和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則X位于第二周期、Y處于第三周期,X為O元素、Y為Na元素;Z、W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數(shù)大于Y,在Z、W位于第三周期;W原子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徑最小的,則W為Cl元素;Z核外電子總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設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x,則,計算得出:,則Z為P元素;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越強,Cl、P、Na元素非金屬性最強的是Cl元素,則氫化物最穩(wěn)定的是HCl, 所以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熱穩(wěn)定性,W>Z>Y,A正確;Y為Na,X為O2 ,Z為P,常溫下,氧氣為氣體,沸點最低,所以單質的沸點:P>Na>O2,B錯誤;離子的電子層越多,離子半徑越大,電子層相同時,離子的核電荷數(shù)越大,離子半徑越小,則簡單離子半徑:P3->Cl->O2-,C正確;X的氫化物可能為H2O2,既含有極性鍵,又含有非極性鍵,D正確;正確選項B。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學生用質量分數(shù)為98%、密度為1.84g/cm3的濃硫酸,配制0.2mol/L的硫酸溶液480mL.請回答下列問題:
(1)所需濃硫酸的體積為________mL(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1位)
(2)從下列用品中選出實驗所需要的儀器__________(填序號).
A.1000mL燒杯B.100mL燒杯C.10mL量筒 D.100mL量筒E.500mL容量瓶.F.1000mL容量瓶 G.廣口瓶H.托盤天平I.玻璃棒
除選用上述儀器外,尚缺少必要的儀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
(3)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學生根據(jù)計算結果,進行如下實驗操作:①用量筒量取計算所需體積的濃硫酸;
②向量筒中加入少量蒸餾水,并用玻璃棒攪拌;③立即將稀釋后的溶液轉入容量瓶中;④將蒸餾水直接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線;⑤把容量瓶蓋蓋緊,再振蕩搖勻.
指出上述實驗中錯誤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用編號表示).
(5)若實驗中出現(xiàn)下列現(xiàn)象,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有________。
a、濃硫酸稀釋后未冷至室溫即轉移至容量瓶進行定容。
b、定容搖勻時,液面下降,再加水。
c、定容后,經(jīng)振蕩、搖勻、靜置,液面下降。
d、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e、定容時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實驗現(xiàn)象和解釋或結論都正確的是
選項 |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解釋或結論 |
A | 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滴入少量新制Cu(OH)2懸濁液并加熱 | 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 葡萄糖具有還原性 |
B | NaAlO2溶液與NaHCO3溶液混合 | 白色絮狀沉淀生成 | 二者水解相互促進生成氫氧化鋁沉淀 |
C | 將充滿NO2的密閉玻璃球浸泡在熱水中 | 紅棕色變深 | 反應2NO2N2O4 的△H<0 |
D | 向盛有1mL0.l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10滴0.1mol/L的NaCl溶液,振蕩,再加入10滴0.1mol/L的NaI溶液,再振蕩 |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產(chǎn)生黃色沉淀 | Ksp(AgI)sp(AgCl)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5 ℃,有c(CH3COOH)+c(CH3COO-)=0.1 mol·L-1的一組醋酸和醋酸鈉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pH=5.5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
B. 由圖可知該溫度下醋酸的電離常數(shù)為1×10-4.75
C. pH=3.5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 mol·L-1
D. 向1 LW點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 mol HCl氣體(溶液體積變化可忽略):2c(H+)+c(CH3COOH)=c(CH3COO-)+2c(OH-)+2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能源可劃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直接來自于自然界的能源稱為一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間接制取的能源稱為二次能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水煤氣是二次能源B.水力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氣是二次能源D.電能是一次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O、CO2是化石燃料燃燒的主要產(chǎn)物。
(1)將含002molCO2和001molCO的混合氣體通入有足量Na2O2固體的密閉容器中,同時不斷地用電火花點燃,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______g。
(2)已知:2CO(g)+O2(g)=2CO2(g) △H=-566.0kJ/mol,鍵能Eo-o=499.0kJ/mol。
①反應:CO(g)+O2(g)CO2(g)+O(g)的△H=______kJ/mol。
②已知2500K時,①中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為0.40,某時刻該反應體系中各物質濃度滿足:c(CO)·c(O2)=c(CO2) ·c(O),則此時v(正)_____(填“>""<"或"=”)v(逆)。
③已知1500℃時,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CO2(g)CO(g)+O(g)。反應過程中O(g)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則0~2min內(nèi),CO2的平均反應速率v(CO2)=______。
(3)在某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2CO2(g)2CO(g)+O2(g),1molCO2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分解量如圖2所示。
①恒溫恒容條件下,能表示該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有___(填字母).
A.CO的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
B.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保持不變
C.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
D.單位時間內(nèi),消耗CO的濃度等于生成CO2的濃度
②分析圖2,若1500℃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容器體積為1L,則此時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____(計算結果保留1位小數(shù))。
③向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CO2(g),發(fā)生反應:2CO2(g)2CO(g)+O2(g),測得溫度為T℃時,容器內(nèi)O2的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曲線II所示。圖中曲線I表示相對于曲線II僅改變一種反應條件后c(O2)隨時間的變化,則改變的條件是______;a、b兩點用CO濃度變化表示的凈反應速率關系為va(CO)_____(填“>”“<”或“=”)vb(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標準狀況下,22.4LH2的質量為____________g。
(2)9.8g H2SO4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__mol,約含有___________個氧原子。
(3)V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g SO42-,取此溶液0.5L,用水稀釋至2VL,則稀釋后的溶液中Fe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mol/L。
(4)標準狀況下,16 g某氣態(tài)氧化物RO2的體積為5.6 L。該氣體的摩爾質量是________。
(5)b%的硫酸溶液與4b%的硫酸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填 <、>或 = 下同)2.5b%。
(6)在某溫度時,一定量的元素A的氣態(tài)氫化物AH3,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完全分解成兩種氣體單質,此時壓強增加了75%,則單質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下圖所示,裝置(I)是一種可充電電池,裝置(Ⅱ)為惰性電極的電解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閉合開關K時,電極B為負極,且電極反應式為:2Brˉ-2eˉ=Br2
B. 裝置(I)放電時,總反應為:2Na2S2+Br2=Na2S4+2NaBr
C. 裝置(I)充電時,Na+從左到右通過陽離子交換膜
D. 該裝置電路中有0.1moleˉ通過時,電極Ⅹ上析出3.2g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碳酸鈉溶液中滴入過量的醋酸溶液:CO32-+2H+=H2O+CO2
B. Fe3+的檢驗:Fe3++3SCN-Fe(SCN)3↓
C. 酸性溶液中KIO3與KI反應生成I2:IO3﹣+5I﹣+6H+=3I2+3H2O
D. 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Ca2++HCO3-+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