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關于核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染色體DNA的復制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前期
B.DNA雙螺旋結構的基本骨架是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而成的
C.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觀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D.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一定相同

分析 1、DNA分子的多樣性:構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雖只有4種,配對方式僅2種,但其數(shù)目卻可以成千上萬,更重要的是形成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可以千變萬化,從而決定了DNA分子的多樣性(n對堿基可形成4n種).
2、DNA分子的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而特定的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所以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貯存著特定的遺傳信息,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決定了DNA分子的特異性.
3、2、DNA的雙螺旋結構:
①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測.
③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4、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實驗的原理:甲基綠和吡羅紅兩種染色劑對DNA和RNA的親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劑對細胞染色,同時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觀察的結果是細胞核呈綠色,細胞質呈紅色,說明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

解答 解:A、真核細胞染色體DNA的復制發(fā)生在有絲分裂間期,A錯誤;
B、DNA雙螺旋結構的基本骨架是由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而成的,B正確;
C、SARS病毒中只含有RNA一種核酸,因此用甲基綠和吡羅紅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觀察到RNA的分布,不能觀察到DNA的分布,C錯誤;
D、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等不一定相同,因此它們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不一定相同,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實驗,要求考生識記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識記和理解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識記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實驗的原理,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關于細胞代謝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酶和ATP是細胞代謝的重要條件,無論是光合作用還是細胞呼吸都與酶和ATP有關
B.具有葉綠體的細胞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具有線粒體的細胞才能進行有氧呼吸
C.如果有氧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則消耗的O2體積與釋放的CO2體積相等
D.葉肉細胞在一定強度的光照下,可能既不吸收氣體也不釋放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為調查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的遺傳方式并繪制遺傳系譜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統(tǒng)計
B.通常建立系譜圖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遺傳病是顯性還是隱性
C.先調查相關基因的頻率,再計算發(fā)病率
D.先調查基因型頻率,再確定遺傳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噴灑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以控制柑橘和葡萄柚的落果,使之在未采摘時不脫落
B.玉米矮化病毒能顯著抑制玉米植株的生長使植株矮小,可能是該病毒抑制了赤霉素合成
C.水稻開花時因天氣原因未能完成正常受粉,可噴灑適宜濃度生長素溶液以減少損失
D.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時,向培養(yǎng)基中加入細胞分裂素有利于細胞的分裂和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已知青蛙卵細胞的細胞核中DNA的含量為a,那么,它的初級卵母細胞中DNA的含量為( 。
A.8aB.4aC.2aD.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不同的微生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關一種以CO2為唯一碳源的自養(yǎng)微生物營養(yǎng)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氮源物質為該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水是該微生物的營養(yǎng)要素之一
C.無機鹽是該微生物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
D.碳源物質也是該微生物的能源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有一層脂質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是引起冬季流感的主要病原體,患者常表現(xiàn)為畏寒、發(fā)熱、頭育、全身酸痛、乏力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侵染人體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使纖毛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從而引起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降低.
(2)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后,經(jīng)吞噬細胞攝取處理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被傳遞給T細胞,刺激該細胞產(chǎn)生淋巴因子.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在免疫學上稱作抗原.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細胞免疫發(fā)生作用,用文字和箭頭表示該過程:流感病毒→T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效應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靶細胞裂解死亡.
(3)研究表明:發(fā)熱癥狀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其一方面通過神經(jīng)支配,使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減少散熱;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以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促進產(chǎn)熱,從而引起發(fā)熱癥狀.此時,體溫調節(jié)中樞細胞的膜內電位為正電位.發(fā)熱時,體表與外界溫差增大,體表散熱增多,皮膚內冷覺感受器興奮,繼而引起畏寒的感覺.
(4)全身酸痛是由于流感病毒影響了機體呼吸機能,細胞無氧呼吸產(chǎn)生乳酸增多造成的,該物質進入血液后可與血漿中HCO3-、HPO42-等離子發(fā)生作用,以維持血漿PH值的相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有科學家嘗試在實驗室里“將鼠的卵細胞發(fā)育成囊胚”,若能實現(xiàn)則下列預測中不可能的是(  )
A.該囊胚發(fā)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不能生育后代
B.若使囊胚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得到的將是一個純合的二倍體
C.該囊胚發(fā)育成的小鼠表現(xiàn)為雌性,可產(chǎn)生含X染色體的配子
D.若通過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加倍,發(fā)育成的個體遺傳病的概率將大大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汕頭金山中學高二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植物葉肉細胞內發(fā)生的生理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和線粒體中均可產(chǎn)生ATP和[H]

B.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ATP,均可用于對礦質元素的吸收等生命活動

C.光合作用在葉綠體內進行,有氧呼吸在線粒體中進行

D.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CO2進入葉綠體內參與光合作用至少穿過6層膜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