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5.下列關于“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鹽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先用低倍鏡找到分生區(qū)細胞,再換用高倍鏡觀察
C.細胞內染色體的存在狀態(tài)和行為變化可作為判斷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依據(jù)
D.探究有絲分裂日周期性可為實驗取材時間的確定提供依據(jù)

分析 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需要制作臨時裝片,制片的過程: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中的細胞分開來,便于觀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離液,便于染色體著色;壓片的目的是為了將根尖細胞分散開,便于觀察.

解答 解:①鹽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離作用,解離的目的是使組織細胞彼此分離開來,A錯誤;
B、觀察細胞有絲分裂時,先用低倍鏡找到分生區(qū)細胞,再換用高倍鏡觀察,B正確;
C、有絲分裂得不同時期,細胞內染色體的存在狀態(tài)和行為變化不同,細胞內染色體的存在狀態(tài)和行為變化可作為判斷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依據(jù),C正確;
D、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主要是觀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時間短,只有了解有絲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觀察;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相關知識,重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是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概念圖,圖中①、②、③、④對應的內容都正確的是( 。
A.數(shù)量特征、空間結構、種群密度、垂直結構
B.空間結構、數(shù)量特征、種群密度、垂直結構
C.種群密度、數(shù)量特征、空間特征、垂直結構
D.垂直結構、數(shù)量特征、空間結構、種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鳴禽是鳥類中最善于鳴叫的一類.鳴禽的鳴唱是在腦中若干功能區(qū)(如圖甲中字母所示)的控制下,通過鳴管和鳴肌來完成的.請分析回答:

(1)圖甲中的HVC等功能區(qū)是鳴禽鳴唱反射弧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反射中樞).該反射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所支配的鳴管和鳴。
(2)研究發(fā)現(xiàn)雄鳥的HVC區(qū)體積明顯大于雌鳥.為探究這種差異的原因,研究者進行實驗,得到圖乙所示的結果,據(jù)圖分析回答.
①此實驗以不同日齡鳥腦為材料,制備裝片并染色,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通過計數(shù)神經元的胞體(細胞核)(結構)來統(tǒng)計HVC區(qū)神經元的數(shù)量.
②圖乙的結果顯示,10~15日齡時,雄鳥和雌鳥腦的HVC區(qū)神經元的數(shù)量差異不大;隨日齡增長,雄鳥和雌鳥腦的HVC區(qū)神經元數(shù)量變化的趨勢分別是雄鳥腦中HVC區(qū)神經元的數(shù)量逐漸增多,雌鳥則減少.
(3)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雄鳥腦中HVC區(qū)體積較大與新生神經元所占比例較高有關,而新生神經元數(shù)量的雌雄差異與鳥體中激素有關,這類激素最可能是性激素(雄性激素).為驗證這一觀點,研究人員做了多組實驗,其中一組是選用雌性幼鳥若干只,平均分成兩組.在對照組幼鳥皮下植入不含激素的包埋物,實驗組的處理是幼鳥皮下植入等量的含有適量雄性激素的包埋物.一段時間后,檢測兩組鳥腦中HVC區(qū)新生神經元的數(shù)量.若實驗組鳥腦中新生神經元的數(shù)量多于對照組鳥,說明上述觀點成立.本實驗設置對照組的目的包括②③⑦(填選項前的符號).
①排除外源激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②排除植入手術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③排除包埋物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④排除激素濃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⑤減小激素測量誤差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⑥減小動物個體差異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⑦提供正常激素水平動物的數(shù)據(jù)作為參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某人行走時,足部突然受到傷害性刺激,迅速抬腳.圖為相關反射弧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反射弧中,a是傳出神經
B.受到傷害性刺激,迅速抬腳調節(jié)中樞在大腦皮層
C.當細菌感染足部傷口時,機體首先發(fā)起攻擊的免疫細胞是T細胞
D.興奮在結構c中比在結構b中的傳導速度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關于酶和ATP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二者都含有C、H、O、N四種元素
B.細胞質基質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C.在酶的作用下,ATP中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最易水解,并釋放大量能量
D.葉肉細胞可以產生ATP的場所只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圖為人體體液物質交換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依次為淋巴、血漿、組織液
B.蛋白質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是在②中完成的
C.①與②、④相比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D.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實質是滲透壓、溫度、pH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理信息只能來自無機環(huán)境
B.動物的特殊行為能在同種或異種生物間傳遞信息
C.植物只能通過化學物質傳遞信息
D.信息只能沿著食物鏈由低營養(yǎng)級傳遞給高營養(yǎng)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體,不一定需要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B.酶分子在不同溫度下的最適pH是相同的
C.酶只能作為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不能作為底物
D.酶分子在催化反應完成后,立即被分解或轉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生物體內酶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酶是活細胞產生的
B.酶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性質不發(fā)生改變
C.不是所有的酶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
D.細胞環(huán)境是酶正常發(fā)揮催化作用的必要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