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下列關于人體造血干細胞及其分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造血干細胞分化形成紅細胞、B細胞、T細胞等的過程中,其全能性得到表現(xiàn)
B.B細胞屬于高度分化的體細胞,不能再繼續(xù)分化
C.T細胞和B細胞發(fā)育的場所相同
D.在不發(fā)生突變的情況下,T細胞和B細胞中的RNA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

分析 T細胞和B細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的,核內的DNA完全相同,而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因此T細胞和B細胞中的RNA有差異,但也有部分RNA相同,如管家基因轉錄的呼吸酶的RNA,ATP水解酶的RNA等.

解答 解:A、造血干細胞分化形成血細胞的過程中沒有形成新的個體,所以沒有體現(xiàn)出細胞的全能性,A錯誤;
B、B淋巴細胞可以繼續(xù)分化成漿細胞、記憶B細胞等,B錯誤;
C、T細胞在胸腺中發(fā)育成熟,B細胞在骨髓中發(fā)育成熟,C錯誤;
D、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均已經(jīng)發(fā)生了細胞分化,因此細胞中mRNA部分不同,部分相同,如管家基因轉錄的呼吸酶RNA、ATP水解酶RNA在兩種細胞中均含有,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以“造血干細胞”為素材,考查細胞分化、細胞的全能性等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識記細胞分化的概念、特點,明確分化的細胞中蛋白質種類、mRNA種類不同,但是遺傳物質相同,識記細胞全能性的概念等,再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各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寧夏銀川市孔德區(qū)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靜息和產(chǎn)生興奮時,神經(jīng)纖維膜內外電位分別是( )

A.內正外負、內負外正 B.內負外正、內正外負

C.內負外正、內負外正 D.內正外負、內正外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沈陽市高一下開學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細胞器中能合成有機物的是( )

①核糖體 ②線粒體 ③內質網(wǎng) ④高爾基體 ⑤葉綠體.

A.①②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地100年前發(fā)生森林大火,所有植被焚毀.歷經(jīng)長期自然消長之后,現(xiàn)在生態(tài)學研究人員對該地區(qū)進行抽樣調查,已知該森林存在食物鏈:植物→動物甲→動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動物甲種群的年齡組成,結果如表.
年齡01+2+3+4+5+6+7+8+9+≥10
個體數(shù)931876056516152344139166
注:表中“1+”表示動物甲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類推.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火災后,該地群落的演替類型是次生演替.
(2)研究表明,動物在2+時達到性成熟(進入成年),7+時喪失繁殖能力(進入老年).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動物甲的年齡組成類型為穩(wěn)定型,由此推測動物甲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趨勢是保持穩(wěn)定.
(3)上表數(shù)據(jù)是根據(jù)標志重捕法獲得的,標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的動物的種群密度調查.若標記個體更易于被動物乙捕食,則獲得的估計值比實際值偏高(填“偏高”“不變”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決定貓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其基因型與毛色的關系如表.現(xiàn)有虎斑色雌貓和黃色雄貓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貓和一只黃色小貓.它們的性別可能是( 。
基因型XBXB、XBYXBXbXbXb、XbY
毛色黑色虎斑色黃色
A.雌雄各半B.三雌一雄C.全為雄貓D.三雄一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在某一片小麥田中,長著許多雜草,還有食草昆蟲、青蛙、鼠、蛇等動物活動.某研究小組對該農(nóng)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研究,請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回答:
(1)研究小組要估算該農(nóng)田中薺菜的種群密度,應采用樣方法估算該地區(qū)田鼠的種群數(shù)量.在取樣時,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
(2)研究小組為了監(jiān)測和預報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鼠害的發(fā)生情況,對田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研究者通常采用標志重捕法估算該地區(qū)田鼠的種群數(shù)量.在1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并標記40只田鼠,第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15只.該種群密度是80只/hm2.若標記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偏大 (偏大、偏。
(3)調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田鼠繁殖能力很強,在最初的一個月內,種群數(shù)量每天增加1.47%.根據(jù)調查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或具體的種群數(shù)量特征),構建的田鼠種群增長模型為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個月中的生存環(huán)境條件是空間條件充裕、食物充足、氣候適宜、缺少天敵.
(4)此農(nóng)田中新遷入了一種食草昆蟲,下圖甲是與這種昆蟲種群數(shù)量相關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請說出種群在B點后死亡率明顯增加的原因:生活資源和空間有限;天敵增多(答兩點).
(5)請根據(jù)圖甲在圖乙坐標系中畫出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將A、D 標在縱坐標的合適位置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具有核糖體,其形成與核仁有關
B.遺傳物質是RNA,位于擬核區(qū)
C.可用纖維素酶分解其細胞壁
D.與R型菌相比,S型菌不易受宿主正常防護機制的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1952年“噬菌體小組”的赫爾希和蔡斯研究了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在侵染細菌過程中的功能,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選擇T2噬菌體是因為其結構簡單,遺傳物質少,DNA與蛋白質自然分離
B.實驗結果表明當攪拌時間足夠長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
C.細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標記的噬菌體還沒有侵染細菌或由于侵染時間過長,部分子代噬菌體從細菌中釋放出來
D.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時間要適宜,時間過長,子代噬菌體從大腸桿菌體內釋放出來,會使細胞外32P含量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探究30℃條件下pH值對某動物體內兩種消化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見表.回答下列問題:
pH值1.01.53.04.05.06.07.08.0
淀粉酶活性
mg/g.30min
200203250490450300250200
蛋白酶活性
μg/g.30min
15201750150014001020980700500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不同pH,因變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
(2)消化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不能用雙縮脲試劑檢驗蛋白質是否被蛋白酶水解,因為蛋白酶是蛋白質(或蛋白質的水解產(chǎn)物也可以與雙縮脲試劑有顯色反應).
(3)請改正表中一處設計錯誤:將pH值1.5改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