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理論上,b中不應含有放射性 | |
B. | 該實驗過程并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 |
C. | 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與②過程中攪拌是否充分有關 | |
D. | 在加入35S標記的無機鹽的培養(yǎng)基中可得到被35S標記的噬菌體 |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用35S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目的是將蛋白質外殼和細菌分開),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上清液a中放射性較強,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A、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所以離心后,理論上b中不應具有放射性,A正確;
B、由于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又沒有標記DNA,所以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B正確;
C、②過程中攪拌的目的是將蛋白質外殼和細菌分開,若該過程攪拌不充分,則會導致部分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上,并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較高的放射性;若攪拌充分,則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較低,C正確;
D、噬菌體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在培養(yǎng)基中直接培養(yǎng),所以標記噬菌體的方法是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然后再用含35S的細菌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合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過程圖,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中;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明確圖示實驗只能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外殼沒有進入細菌,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高安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圖1是高等植物葉肉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在適宜的條件下,將該高等植物葉肉細胞研碎,并放入離心管中并依次按圖2進行處理.P1、P2、P3、P4代表試管底部的沉淀物中所含成分,S1、S2、S3、S4代表試管上部的上清液.據(jù)圖回答相關問題.
(1)與高等動物細胞相比,該細胞特有的結構是 (填寫上圖1中的標號),不具有的結構是 .
(2)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是 (填寫圖1中的標號),能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運輸?shù)募毎魇?/p>
(填寫上圖1中的標號).
(3)由圖2可知,從細胞中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是先將細胞破壞,再用 的方法獲得各種細胞器結構.
(4)在圖2中,DNA含量最多的是 ,合成蛋白質的結構存在于 (選填:P1、P2、P3、P4、S1、S2、S3、S4).
(5)P2中的細胞器與下圖的圖 相對應.
(6)在圖2中,P3的棒狀結構(發(fā)現(xiàn)其會消耗氧氣)的功能是 ,若要在高倍鏡下觀察一般需要利用 進行染色處理,通常被染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夏季酷暑時分,在室外作業(yè)的人們大量流汗,應多飲用淡鹽水 | |
B. | 如果哺乳動物骨骼中的鈣離子含量太低,就會出現(xiàn)抽搐的癥狀 | |
C. | Fe2+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人體如果缺少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 |
D. | 人體中的HCO3-對維持體液中的酸堿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示細胞是真核細胞,圖中的化學元素都屬于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 | |
B. | 鑒定甲、乙、丙三種物質所用的試劑分別是蘇丹Ⅲ染液、雙縮脲試劑和甲基綠染液 | |
C. | 乙和丙是生物大分子,細胞內合成乙的場所是核糖體,合成丙的原料是脫氧核苷酸 | |
D. | Ⅰ功能的復雜性主要取決于乙的種類和數(shù)量,Ⅱ是丙的主要載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 |
B. | 遺傳信息的載體--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 | |
C. | ATP水解釋放的能量可用于細胞內的吸能反應 | |
D. | 哺乳動物的細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