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請根據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回答問題:
(1)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時,先要制作臨時裝片.
(2)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是: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要觀察的目標,將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 換高倍物鏡,觀察并調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為止.

分析 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①選好目標:一定要先在低倍顯微鏡下把需進一步觀察的部位調到中心,同時把物象調節(jié)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進行高倍顯微鏡的觀察.
②轉動轉換器,調換上高倍鏡頭,轉換高倍鏡時轉動速度要慢,并從側面進行觀察(防止高倍鏡頭碰撞玻片),如高倍顯微鏡頭碰到玻片,說明低倍鏡的焦距沒有調好,應重新操作.
③調節(jié)焦距:轉換好高倍鏡后,用左眼在目鏡上觀察,此時一般能見到一個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將細準焦螺旋逆時針移動約0.5-1圈,即可獲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調節(jié)器).

解答 解:(1)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生物細胞時,先要制作臨時裝片.
(2)使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是: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要觀察的目標,將要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觀察并調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為止.
故答案為:
(1)臨時裝片   
(2)低倍鏡   視野中央   轉換器    細

點評 本題考查了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和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情況,意在考查考生顯微鏡操作的技能,屬于簡單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辛集中學高一下第一次階段性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蠶的黃色繭(Y)對白色繭(y)為顯性,抑制黃色出現(xiàn)的基因(I)對黃色出現(xiàn)的基因(i)為顯性,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F(xiàn)用雜合白繭(YyIi)相互交配,后代中的白繭與黃繭的分離比為

A.3:1 B.13:3 C.1:1 D.1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圖解表示某綠色植物細胞內,部分物質的代謝過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解中①、②兩物質依次是H2O和O2
B.圖解中(一)、(二)兩階段產生[H]的場所都是線粒體
C.圖解中(三)階段產生的水中的氫最終都來自葡萄糖
D.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都儲存于ATP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用燕麥胚芽鞘做向光性實驗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素產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彎曲的部位分別是( 。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胚芽鞘尖端
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生物課外小組對一個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了相關的生態(tài)學調查.請分析回答:

(1)采用樣方法調查某種植物的種群密度,取樣的關鍵是要注意隨機取樣原則.若選取面積為10m2的樣方5個,種群密度分別是n1,n2,n3,n4,n5株/m2,則該植物的種群密度約為$\frac{{n}_{1}+{n}_{2}+{n}_{3}+{n}_{4}+{n}_{5}}{5}$株/m2
(2)如圖1表示小組同學根據當地主管部門提供的該植物種群數量變化的數據,繪制出的λ值變化曲線.分析可知,在0~20年間種群數量最少的是第20年.
(3)某研究所對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某一段河流進行了幾年的跟蹤調查,如圖2表示某種魚遷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量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①A、B圖中能反映魚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是B.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增長型型.
②若在t2時種群數量為N,為了保護這種魚類資源不受破壞,以便持續(xù)地獲得最大捕魚量,應使這種魚的種群數量保持在$\frac{N}{2}$水平,因為在此水平種群的增長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表示細胞合成蛋白質并向外分泌的過程,其中⑤為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下列與此相關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此圖未能顯示出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構上的聯(lián)系
B.此過程說明生物膜在功能上有緊密的聯(lián)系
C.③的膜與②的成分基本相同,結構相似,可以融合
D.合成分泌過程經歷的途徑大致是⑤⑥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科學家在研究細胞膜運輸物質時發(fā)現(xiàn)有四種關系,分別用如圖中四條曲線表示,在研究具體的物質X時,發(fā)現(xiàn)與曲線②和④相符.那細胞膜運輸物質X的方式是( 。
A.自由擴散B.主動運輸C.協(xié)助擴散D.胞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生物教材基礎知識
(1)調查人類遺傳病時最好選擇發(fā)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作為調查對象.人類的基因組計劃測定24條染色體的全部的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
(2)基因突變是產生新基因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3)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為DNA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了DNA復制能夠準確的進行.
(4)基因的本質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5)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甲、乙分別是兩類高等生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如果將這兩種細胞分別放入蒸餾水中,甲細胞的變化是吸水膨脹(或大小基本不變),乙細胞的變化是吸水漲破.
(2)如果用某種藥物處理細胞乙,發(fā)現(xiàn)其對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對其他物質的吸收速率沒有影響,說明這種藥物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壞)了吸收Ca2+的載體.
(3)若乙圖示癌變后的皮膚上皮細胞,則明顯增多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等.
(4)根據甲圖所示的細胞產生ATP的場所④⑥⑨ (填編號)
(5)如果乙圖所示的細胞是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提供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氨基酸作為合成胰蛋白酶的原料,則15N依次出現(xiàn)的結構是①⑦⑤②①(填編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