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過程代表光合作用,d過程代表呼吸作用 | |
B. | 丁所示的營養(yǎng)級在食物鏈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 |
C. | 碳元素可在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循環(huán)往復 | |
D. | 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間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 |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庫,d代表呼吸作用,b代表光合作用;碳在生物群落之間以有機物形式傳遞,在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之間以CO2形式傳遞.
解答 解:A、由圖可知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庫,b代表光合作用,d代表呼吸作用,A正確;
B、甲生產者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第一營養(yǎng)級,在食物鏈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且丁是非生物成分,不涉及營養(yǎng)級,B錯誤;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是以二氧化碳形式進行循環(huán)而反復利用,C正確;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間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四川省高三4月考試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表是科研人員研究“施加秸稈和蚯蚓活動對麥田氮元素釋放的影響”實驗結果。其中表施處理是將秸稈均勻覆蓋于土層表面,混施處理是將秸稈與0~20cm 土壤均勻混和。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各樣地土壤中動物類群數(shù)
B.農作物秸稈回田體現(xiàn)了物質和能量的循環(huán)再生原理
C.蚯蚓的存在顯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機氮向各種無機氮的轉化
D.混施秸稈土壤有機碳含量較高可能是低氧導致分解作用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某植物幼苗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向光性,且測得向光面的生長素濃度為f,則背光面的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f小于2f | |
B. | 除草劑除草的原理是生長素濃度大于h時抑制雜草生長 | |
C. | 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時間后表現(xiàn)出根向地性,測得根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g,則遠地側生長素濃度可能為2f | |
D. | 若某植物頂芽的生長素濃度為g,產生頂端優(yōu)勢現(xiàn)象的側芽生長素濃度可能大于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為分解者,乙為消費者,丙為生產者 | |
B. | ①②③表示CO2通過甲、丙、乙的作用進入大氣中 | |
C. | ④表示大氣中CO2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 | |
D. | 碳元素以無機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 項 | B. | 2 項 | C. | 3 項 | D. | 4 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邊解旋邊復制能保證親子代DNA遺傳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 |
B. | DNA分子中每個磷酸基團上都連接2個脫氧核糖 | |
C. | 若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交叉互換,則往往不會導致其DNA分子結構的改變 | |
D. | DNA分子的差異造成了肺炎雙球菌S型菌與R型菌致病性的差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